——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家长把孩子送到童模培训班去提升气质,有的童模还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明星童模,轻松月入过万。然而,过多的商业活动与广告拍摄,让有的孩子累到虚脱。童模经济的火热,让许多中介和经纪人也进入这个领域从中谋利。(11月25日 澎湃新闻网)
在新闻报道当中可以看到,不少妈妈推掉工作,做儿女的专职经纪人,带着儿女参与外出走秀和平面广告拍摄。一个上午连续拍60多套衣服,孩子稍微有些反抗,妈妈就会“威逼利诱”,“宝宝,快点,拍完了让你吃冰淇淋,给你玩手机!”这样的场景,不仅让人联想到江苏常熟服装城虐待童工的事件,与之不同的是,这次披着亲情的外衣,强迫孩子干活的手段也更加温和,但是背后潜藏的危害也更加难以察觉,对孩子来说,无异于温水煮青蛙。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很多人对成年人的表演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将娱乐对象转向未成年人也见怪不怪。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电视屏幕上一夜爆红,拍广告、做代言、出席商业活动,有的家长就会心生羡慕,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试一试 ,报名童模、童星培训班。在这样的市场供需关系下,童模、童星的市场就变得异常火爆,但在名利双收的背后,孩子所面临的,仍有隐私曝光的尴尬,有被过度消费的苦恼,还有被资本“绑架”的无奈,这些东西,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甚至是伤害一个孩子。
然而,成名的只是少数,还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在这个行业当中挣扎,有家长的推波助澜更是让涉及儿童的商业活动屡禁不绝,与商家联手成就了一个繁荣的地下市场。越来越多的人想从中分一杯羹,不法分子粉墨登场,侵害儿童、诈骗钱财的案件层出不穷。例如在一些童星、童模的招聘活动中出现了以“测量身材”为由的骗术,要求女童裸身出现在视频中。而这些被骗女童的裸体视频,最终流向淫秽物品市场。
试想,在上述的案件当中,虽然我们最终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替孩子伸张正义,严惩犯罪分子,但伤害是不可逆的,再多的事后补救措施及惩罚,也难以抚平孩子的身心创伤。所以,事先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也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孩子受到这样的伤害,监管失位的“童模经济”必然隐患丛生。
此外,禁止儿童拍摄广告或者参加商业活动,是司法领域的国际惯例。我国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在不断调整修订与国际接轨。倘若监管失位,执法不严,法律就是纸上谈兵,甚至是一纸空文。所以,童模市场火热的背后,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出面为这个市场“号号脉”,看看是不是“感冒发烧了”,进而用强有力的监管来降温。
文/杨雄(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