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低碳节能的路灯将城乡夜晚温情照亮、便捷的交通让异地的人们通畅相连、旖旎的沿江风光带蜿蜒进人们休闲生活的各处、各色污染尘霾逐渐远离大家的生活……
徜徉在三湘大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概念已逐步具象为天朗气清的碧水家园、温暖贴心的实事民生、蓬勃向上的新型产业未来。循环、可再生、低碳、绿色、和谐的生态元素,不仅让宜居城市越来越温馨,也让生态文明的前景信心可望。
自2007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紧紧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一发展理念,将“两型”社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让全省生态文明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有序推进,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不仅形成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典型经验,还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影响长远的工作理念和推进机制;湖南的改革经验模式不断推向全国。
在全省生态文明暨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大会召开前,红网特策划此专题,以讲故事的形式,集中回顾和展示各市州、各部门、各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可喜成绩和成功经验,既是对峥嵘过往的深情回望,亦是脚步笃定的铿锵出发。
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益阳报道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大力推动示范区创建……近年来,益阳市将两型社会建设融入全局发展中来统筹和部署,通过项目带动和示范区引领,夯实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基础。
如今,建设路线图已然清晰,建设效果逐渐显现,益阳市两型社会建设正迈入“快车道”。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破解垃圾处置难题
两型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高品质。这就要求,益阳在发展中要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近年来,益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新能源发电、绿色建筑等7项技术,全面开展清洁低碳园区试点工作。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已经成效显著。
坐落于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青山村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5年1月6日破土开工建设,今年6月11日首次点火测试运行。该项目采用机械炉排炉焚烧工艺,烟气排放执行欧盟2000标准,渗滤液在厂内处理后全部回用,炉渣综合利用,飞灰在厂内螯合固化稳定后送填埋场填埋。
在满负荷状态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可燃烧益阳中心城区和周边乡镇400多吨生活垃圾,每小时可发电1.5万度,能够满足75户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用电需求。
“有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我们再也不用愁垃圾处理问题了。”益阳市两型办综合科科长李光荣感叹,以前益阳市城区生活垃圾主要运往城郊的白鹤山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因为垃圾车渗漏、填埋场臭味较浓等因素的影响,给生活在附近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现在,益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废水不外流、废气处理无危害、粉尘被固化处理……百姓生活也宽心了。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大门口,还立有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每天循环播放着发电厂内的各项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排放指标情况,路过的百姓可随时查看。
凉竹席企业进园区发展 还百姓一片碧水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益阳市高新区谢林港镇曾汇聚了竹凉席加工企业200多户,吸纳就业人口万余人,竹凉席产业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在竹凉席生产加工过程中,很多家庭作坊企业大量使用双氧水、染色剂等有害物质,生产废水直排附近的志溪河,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以前,村民们自家的井水都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回忆起那时候的生活环境,谢林港镇村民老吴直摇头。
近年来,益阳市采取水利建设、截污工程、建设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沿河靓化、河底清淤、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治理等措施,让志溪河水“清”起来、兰溪河水“活”起来。
尤其是对河流沿岸的凉竹席加工企业,益阳市按照“重拳整治、重手转型”的基本原则,对所有污染严重、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同时,还在高新区建立了竹产业园,鼓励所有家庭作坊竹凉席企业入园区进行技术、产能、品牌等多种形式的提升,实现集群发展。
在竹产业大户的带动下,竹产业园内强力推进新型碳化工艺,统一采用新型碳化设备,取代原有的抛光、蒸煮、染色等环节,实现节能环保。“有了标准化的厂房、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入园发展近1年的时间,湖南天翔生态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柒林深刻感受到了入园区发展的甜头。他介绍,凉竹席的生产工序共有17道,以前在小作坊里面生产得花费7天的时间,现在3天就可完成。入园以前,李柒林还只是一个只有员工10余人的家庭作坊厂长,现在,摇身变为拥有500多名员工的公司董事长。
企业入园区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竹产业发展,同时,志溪河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目前,该河的水质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没有了难闻的气味,“小虾小鱼都回来了。”李柒林说。
益阳人有个益阳梦,益阳梦里有两型。资源节约、环境美好,一直是益阳人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