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蓝山落实省“一号工程”保护湘江源头工作纪实

来源:红网 作者:刘素萍 李先志 吴小青 编辑:刘林霞 2016-11-21 07:48:28
时刻新闻
—分享—

  为湘江沿线居民保护一江清水

  ——蓝山县大力落实省“一号工程”保护湘江源头工作纪实

  刘素萍 李先志 吴小青

  “在白云与青山相吻的地方,在翠竹与杜鹃相拥的地方;在舜帝与爱妃相嬉的地方,这就是湘江发源的地方。湘源之水香又香,香出八百里洞庭鱼米乡……”一曲深情的《梦飞湘江源》,表达了蓝山人们对湘江源头的情深意长。

  “蓝山作为湘江源头,保护湘江母亲河的源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理念,始终把湘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当作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特别是在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的政策、措施上是从来没含糊过,从来没打折扣!并且,我们一直是按照‘生态优先,源头率先’的战略定位,来突出顶层设计。”蓝山县委书记秦志军就湘江源头生态保护问题旗帜鲜明地说:“近年来,我们先后投入资金15.7亿元,并将继续投入资金8.6亿元,全面推进绿化造林、污水治理、垃圾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工作,守住了湘江源头本色,为湘江沿线居民保护了一江清水。”

  目前,蓝山河流水质按动能区100%达标,城区和乡村大气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县空气优良率达98%;全县林地保有量14.17万公顷、森林面积9.5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6.2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1.6%。

  突出“源”为引领,让源头保护成常态

  近年来,蓝山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及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将湘江源头流域近9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定位为生态经济区。

  同时,蓝山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湘江源头的生态保护当作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湘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意见》、《蓝山县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蓝山县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工作方案》、《蓝山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实施了生态蓝山建设“三大工程”(即以“山更绿”为重点,实施“添绿”工程;以“水更清”为重点,实施“净水”工程;以“天更蓝”为重点,实施“蓝天”工程),建立了“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湘江源头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

  此外,蓝山严格划定禁采区、限采区,并出台“七个一律”,即一律不在禁采区设矿权、限采区逐步退出矿权;一律不准各种不具备手续的矿区动工开采;环保、生态、安监、水土保持等措施不达标的矿区一律关停;没有严格按住建部、质检总局规定要求达标的一律不准动工;没有达到相关设备、环保、安监要求的一律不准生产;超载超重的运输环节一律严处;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的一律严格问责,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聘请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对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为该区域生态保护提供了规划法规保障。今年,蓝山县委、县政府高位推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快。

  突出“绿”为底色,让源头青山常在

  为进一步保护好湘江源头,蓝山以县委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蓝山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添绿”工程,让绿色成为湘江源头的最亮底色。

  一方面,蓝山坚守底线护绿。该县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守生态底线,举全县之力保护湘江源头区域绿色植被。通过规划策划,科学划定县域南部湘江源头区域生态经济区面积900平方公里,生态公益林面积624平方公里,并对县域范围内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实行最严格的管护制度,划定了限采区、禁采区,出台了“七个一律”政策,对违反生态政策的行为进行毫不留情地打击。每年都组织开展保护湘江源头学雷锋志愿服务,引导全县志愿者行动参与湘江源头保护,增强了全县人民保绿、护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一方面,蓝山扩大范围植绿。该县全面实施“消灭光山”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适地适树、林相美观、生态优先”的原则,采取人工造林、补植补造和封山育林等绿化措施,全面绿化采石、采矿、取土和林木采伐、森林火灾和特殊气候造成的裸露山地。近年来,累计完成宜地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森林抚育2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50万株,境内光山全部消除。大力推进“五边绿化”工程,重点抓好通道绿化、水边绿化、城边绿化,二广、厦蓉两条高速公路沿线种植大苗19万株,S216、S322、S324沿线种植柳树1.3万株,县道、乡道种植白杨树2万株,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内全部绿化提质。

  同时,蓝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参与创绿活动。该县以永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工作。2014年以来,县城栽种大树3200余株,新增灌木2.3万平方米,湘粤路、南平路、创业大道、三蓝广场等形成绿化精品。切实抓好城市公园和企业小游园、单位大院绿化工作,全面推进住宅小区、社区绿化,县城新增小游园6个,新建小区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旧城改造绿地率达到25%以上。

  此外,扎实推进了“绿色乡镇、生态乡镇、生态村庄和秀美村庄”建设,全县所有乡镇机关绿化率均达到35%,集中居住型村庄绿化面积达到30%,上清涵村被评为“全国秀美村庄”。

  突出“清”为基色,让源头碧水长流

  近年来,蓝山县在深入保护湘江源头中,不仅严格落实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还严格治理了城乡污水,让每一滴流入湘江的水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首先,蓝山对县城的城市管网进行大提质大改造。即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大力实施总投资46亿元的城市扩容提质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对县城地下管网按照30万人口规模、50年不落后、百年一遇防洪泄洪的标准,采取“雨污分流”的办法进行全方位改造。三年来,蓝山县城21条城市主次干道和54条背街小巷地下管网改造全部完成,铺设雨污排水管网43.6公里,县城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0.65万吨提高到现在的1.2万吨,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现在的95%,蓝山的做法得到省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城建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其次,蓝山对农村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如出台《蓝山县2014-2016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集中开展以农村垃圾和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源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保护湘江水源。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推进毛俊村、大洞村、上清涵村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毛俊、楠市、竹管寺、所城、新圩、祠堂圩等重点集镇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启动13个农贸市场建设,抓好舜水、钟水、俊水等主要河道的垃圾清理和污水排放,搬迁畜禽养殖场73家,全县农村面貌大幅改观。

  此外,蓝山还探索性地在农村实施了“厕所革命”。这一小厕所、大民生的举措,不仅体现了城乡一体化 ,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且为湘江源的保护找到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既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又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

  期间,蓝山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着力实施“三清三化三改”工程,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15年以来,该县按照“五改”(机关单位带头改、明确责任从严改、农户家厕全面改、公厕建设试点改、部门协作整合改)要求,拆除农村旱厕2.3万座,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2.2万余座,新建村级公厕359座,通自来水的151个村庄消灭了旱厕,占全县村庄的71%。全县家庭卫生厕所达到8.2万多座,公共厕所达到620多座。蓝山的做法被中央省市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突出“蓝”为主色,让源头空气更净

  “‘既要生产,又要生态;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发展理念是近年来我们蓝山县委、县政府始终一以贯之的理念之一!”秦志军说,“我们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切实控制和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全县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山岭重叠,荟蔚苍翠,浮空如蓝’的生态优势得到持续巩固。”

  在湘江源头的保护中,蓝山铁腕整治淘汰了落后产业。该县切实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全面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三高企业”。近年来,全县依法拆除或关停小纸厂、小炼油厂200余家,强制淘汰工艺落后、治理无望的10万吨以下水泥生产线2条、规模造纸企业1家、规模钢铁企业6家,依法取缔河道和耕地非法采砂、吸砂场36处。今年,又启动了烟花爆竹行业整体退出行动,全县32家烟花爆竹企业将于11月底全部关停。对于少数死灰复燃的企业,坚决保持“露头就打”的态势,坚决控制违规排放,保护了湘江源头良好的空气质量。

  同时,蓝山对相关制造产业进行了升级换代。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通过规划策划,大力推进毛针织、皮革服装、机械电子等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目前,全县毛针织全自动电脑织机达到2600余台,手工织机全部淘汰,毛织生产进入“机器人”时代。金山川粉末冶金、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必达电子等企业将研发总部搬迁至蓝山,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引进高信科技有限公司,大规模生产电子显示屏等高科技产品,带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此外,蓝山大力发展了生态产业。“我们的生态那么好,要做到依托绿水青山,着力挖掘我们民风民俗,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农民以入股形式参与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脱贫并长期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日前,在深入湘江源腹地调研的蓝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魏和胜就如何做好湘江源头保护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如是说。

  近年来,蓝山根据国家产业转型政策的要求,充分发挥蓝山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积极开发生态休闲旅游,毛俊村百家姓文化特色游初现雏形,湘江源探险游、大洞村赏花游、滨溪村寻古游等乡村旅游日益兴起。其中,大洞梨园被评为“全国十大赏花基地”。生态农业,神浓有机蔬菜、志昱葡萄、湘蓝葡萄等有机食品等绿色食品声名远扬。素有“中国葡萄皇后”之称的湖南省葡萄协会会长、党的十八大代表石雪晖教授认为,蓝山夏黑无核葡萄当年种植当年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蓝山农村电商发展也如火如荼,全县电商企业发展到100余家,“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成为时尚,三峰茶叶、小籽花生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

  现在,蓝山已形成“春到蓝山赏花、夏到蓝山摘果、秋到蓝山探源、冬到蓝山品茶”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连续几年成功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节、梨花节、葡萄节……蓝山湘江源生态旅游文化已成为湘、粤、桂知名节会,吸引各地客商和企业家来蓝山投资兴业,为富民强县注入了强大生机。

  千里湘江始于蓝山,一江清水造福三湘。如今,蓝山正按照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描绘的蓝图,以及杜家毫同志“保护湘江,首要的是保护好源头”的叮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严格落实湖南省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中,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湘江沿线居民保护一江清水,为湖南母亲河湘江源头的保护再立新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