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清除“假公益”病毒势在必行

来源:红网 作者:罗银漫 编辑:林旻煜 2016-11-11 00:04:1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义工李白”闫伟杰在众筹平台运营“给凉山代课老师补贴”项目,短短5天时间内筹集了141万元善款。由于这个公益项目中的宣传与事实不符,引起了警方的注意。今年1月,闫伟杰被四川凉山警方逮捕。经四川西昌市人民法院宣判,他在担任凉山汉达社工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期间侵占单位慈善项目资金67290元,挪用慈善资金100000元,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公益可谓是神圣的事业,它向社会传达爱心、传递正能量。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有不法之徒擅自挪用善款,从而给原本纯粹的公益增加了“造假”等标签,这不禁令社会的爱心人士望而却步。近日也有一起假公益事件牵动全国网友的关注,某公益主播团队线上直播在四川凉山“公益”发钱,直播后又将钱物收回。直播公益是一种最新的形式,但是换汤不换药,都是利用人们的爱心、从人们口袋里掏钱而获利。从传播形式划分,可以简单地把公益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一方面,线上公益成为如今最主要的筹款形式,这是借助于网络发展的大环境。据相关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规模达到7.1亿。公益信息单单通过朋友圈的转发,几天内往往很容易筹集到善款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线上公益快速便捷,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头就可以将善款划近救助方的账户里。此外,网上的号召性更强,很容易一呼百应,因此筹集的速度非常快。不法分子利用这个特性,将虚假公益传播开来,公益信息真假难辨,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公益信息也需要有专门的“打假”机构,对网络上的公益信息增加一道筛选网。

  另一方面,线下公益,对爱心人士实行直接钱物上的赠与,客观上来讲,这样的救助方式“看得见,摸得着”,清晰透明,还有利于在精神上照顾对方,形成融洽的关系。但是,这种方式也同样存在受助人诈骗的情况。我们常常在繁荣的街道上看到残疾人行乞的现象,因为媒体揭露其背后存在不法团伙操控的情况,因此人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便会产生戒备心理。骗子不仅骗取钱财,还渐渐磨掉人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总而言之,假公益需要借助多方力量予以打击,它像病毒一样吞噬人们的爱心。如果“抢救”不及时,最后人们会敏感地进行自我保护。最后受伤害的,还是真正需要救助的群体。

  文/罗银漫(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