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记者节: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夏梦 编辑:夏熊飞 2016-11-08 00:03:0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无论酷暑寒冬,总有一群人,走在新闻现场,在黑夜里单兵掘进,背负着向真相前进的使命。用独立的思考,公正的视角,秉中持正,求新博闻。他们是记者,用铁肩担起道义,用妙笔著写文章。而今天,11月8日,便是属于这个群体的节日。记者节的到来,让每一位新闻人、媒体人都感到自豪与欣慰。

  作为中国仅有的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记者节的确立,表明了社会对新闻工作者的尊重与关怀。这样一个群体,是人民的喉舌,同时,也是社会与民生的关怀者。每一位记者都怀揣着新闻理想,在夹缝中生存。在娱乐化趋势越来越盛行的当下,许多真相被掩藏。面对社会不公,记者并不能一味抨击,因为激愤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白岩松说:“假如讽刺、愤怒、偏激可以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我一定选择以骂人为职业。但是,愤激在中国无济于事,只有坚韧的改变才是理想中国诞生的良方,哪怕在这种坚韧之中,你会有委屈甚至屈辱。”记者,是社会这艘大船上的领航员,一旦失职,这艘船的命运便令人担忧。

  著名记者王志说:“要学会质疑。”王利芬说:“不因个案离奇而采访,而是为国家制度建设而选题。”董倩说:“你一定要坚持,因为你是很多人的希望。”记者,坚定着“正大精神,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的信念,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真相,自有万钧之力。记者,绝不屈服于世俗与权威。

  曾经写下“即使新闻死了,也会留下圣徒无数”的沈颢被立案侦查,令无数新闻人迷失方向。“新闻圣徒”的堕落,让记者的职业操守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也恰恰告诉我们,记者并非“无冕之王”,而是普通人,他们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与考验。有的人堕落了,但我们相信更多的人在坚守着。记者不过是拥有一支善于表达的笔,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无需自我膨胀,只需做好自我,坚持道德底线,在汲汲于功利的当下,做好新闻工作者的本分,从容前进,无愧于心。

  在“人人记者”成为潮流、自媒体日渐活跃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面临着速度、深度、角度的三重考验,也给记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媒体变革已经开始,高效集成多媒体报道,整合资源发挥协同效应,是每个媒体和记者努力的方向。传播力度空前强大,新闻背后所隐藏的商业利益诱惑也日渐增多,对于一名记者,最不能忘记的是,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

  面对社会的娱乐需求与难以报道的边缘性的事件,记者们常常会陷入两难境况。记者们往往会面临尴尬境地。那便是正直的发言后,无人观看,点击量远比不上噱头十足的八卦消息。我们所坚信的舆论监督往往起不到效果,而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又无法屈从。往往这时,一种无力感与痛苦感便油然而生。记者们甚至会自责,恼恨。然而,每一位记者都希望能咬牙坚持,都渴望能走上他们所希望的康庄大道。舆论监督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旦体制健全,它的力量将会是无穷的。耐心,细心,更要有韧性,这正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必需的品质。在一时的原地踱步时不失信心,一直往前走,哪怕只是一小步。

  11月8日,我们为记者节的到来而欢呼,更因自己是记者而骄傲。在这个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众多媒体记者依然在工作岗位上,在时代变迁中坚守瞭望阵地。报喜报忧、激浊扬清,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夏梦(华中科技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