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现在的学校教育是在逼着其中一个家长辞职回家!”最近,广州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在网上发的一篇关于给学生减负的吐槽帖火了。
减负这个话题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缩短在校上课时间、减少作业负担、改变考试方式……近些年来,上至教育部,下至地方各教育单位,为学生减负的政令不可谓不多,可成效了了。当然,其中不乏学校执行问题,但最根本的莫过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常态——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自然进化理论早已表明大自然的残酷。虽然该理论于人类社会并不一定契合,可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我们周遭社会圈子竞争的激烈性。既然竞争常态化,负担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负担压力——情感、工作、社交等等,尚未完全步入社会的学生亦然。他们除了繁多的课业负担,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塑造无形中也增添了肩上的担子。这一切都源于竞争的需要,换句话说,成年人的压力是学生时期压力的延续,而学生期的压力恰恰是化解将来步入社会后的某些负担而存在的。
举个例子,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在学习掌握各种技能,比如英语、器乐等。暂且先不论孩子愿意去学否,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掌握的技能就是比那些专业能力学习少的小孩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农村的学生,在与大城市的学生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的原因之一。
广大家长之所以心甘情愿“烧钱”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其出发点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不逊于那些“隔壁家的孩子”。
也许你会说,这世界不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吗?没错,比你强的人比比皆是。但如果你不去承受压力,学习足够的技能,那么相较于你厉害的角色就会更多。当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就不得不承担更大的压力去提升自我。这恰好印证了成年人的压力是学生时期压力的延续的事实。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信息化浪潮中,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往往更吃香。而你的优越于他人的资本,正是那些更多的压力赐予你的,也许一开始你是厌倦的。
由于竞争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永恒命题,竞争越是激烈,那么面临的压力就会更大。减负的政策也难免会在这种现实下式微,沦为掩耳盗铃的伪命题。
当然,我们无法否定过大的压力给人带来的冲击波,我们也的确要化解过大的负担。但化解的落脚点不是常规的“对症下药”,而需从侧面着手。
既然压力大是不可逃避的,但没说大的压力下就剥夺了全部可以自我安排的时间,二者并不矛盾。许多舒缓身心的途径便可以在这个间歇周期内派上用场,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劳逸结合。单纯的减负不过是在校学习量的减少,但学生和家长都是有竞争意识的,他们会选择用更多课外各方面的学习来“弥补”,从而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减负的怪圈,原因就出在此。
减负的伪命题,还是少提为罢,就像纸是包不住火的。竞争的大环境下,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抗压和自我调节转化,以及父母辅助性的帮助。
文/杨柳(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