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衡阳市四轮驱动保护湘江 重塑“黄金水道”

来源:红网 作者:谭建设 编辑:陈珏 2016-11-02 11:24:2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通讯员 谭建设 衡阳报道

  湖南省衡阳市政府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自2013年实施以来,衡阳坚持保护优先、防治并举,湘江污染减少了,河道畅通了,水质好转了……“母亲河”湘江正一天天靓丽起来。

  四轮驱动 重塑“黄金水道”

  今年6月底,“衡阳松木港—长沙—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投入运营。这是衡阳市开通的第一条通往长三角地区的水运集装箱航线,也是衡阳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集装箱货轮从湘江通向大海,奔向“深蓝”。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湘江在衡阳市境内,长达266公里,占湘江在湖南境内里程的31%。衡阳在湘江流域中,属干流最长、大支流最密集、人口数量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同时,工业企业污染多、养殖场多、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的任务繁重。

  治在岸上,实施干支同治。在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工程”行动中,把干流、支流作为一个系统,实行干、支流同治。关闭沿线28个排污口,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2016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启动洣水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水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畜禽养殖、网箱养殖污染防治、尾矿库、渣场环境安全隐患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工作。

  堵在源头,实施退污治污。衡阳率先在全省实现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养殖退养目标。两年来,共退污养殖场930户,退养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每年减排养殖粪便污水1200多万吨。同时,按照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堵源头”的思路,实施了一大批水污染治理项目,全市关闭111个涉重金属企业,完成湘江干流和城区蒸水河两岸500米范围内规模养殖场的关停搬迁任务。

  “亮剑”出鞘,实施联合执法。衡阳建立政府、部门、县区督查相结合,综合、专项、单项督查相结合的督查体系,各县市区及市直成员单位签订了《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责任状》,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督查体系。2015年3月份,河道执法,由国土、公安、交通、海市、环保、水利等9个部门联合执法,新组建了水政监察支队,成为水行政执法的“利剑”,开启了河道管理联合“亮剑”执法新模式。今年以来,全市组织执法活动329批次,出动执法人员1594人,彻底关闭非法砂场123个,严厉打击偷采盗采现象。同时加强河清行动,做好河道保洁,在全市河道22个节点安装了实时监控点,实现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常态化保洁,全市范围内河道保洁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控总量管红线,实施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衡阳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等“三条红线”,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责任和考核制度等四项制度,将水资源红线指标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绩效考核。到目前,已建立国控取水监控点38个,省级水资源质量监测断面25个,市级河流水资源质量监测断面13个,河道实时视频监控点22个,水库水质抽检200个/年,监测体系初具规模,水资源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守望衡阳安澜 扮亮衡阳“莱茵河”

  在衡阳河道数量多,河段长,湘江保护与治理任务艰巨。分布在湘江及主要支流两岸的工业企业污染多、养殖场多,在推进湘江治理与保护“一号重点工程”方面,衡阳的任务繁重,实施项目多,自筹资金压力大。

  同时,衡阳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境内没有大型蓄水工程,仍存在水量保证不足和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未来几年里,衡阳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一号重点工程”建设。突出防污治污,突出治理涉重金属、涉氨氮以及历史遗留污染,重点抓好松江、大浦、松柏等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探索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关闭城区排污口,力争2016年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本级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10%。突出治水净水,扎实推进防洪保护圈、中小河流治理、河湖连通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五小”水利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不断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加强河道采砂、水上餐饮、运输船舶和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建立河堤安全整治新常态,全面加强河道保洁,继续抓好严禁水库化肥养鱼等工作。

  千里湘江,碧波荡漾。今年衡阳党代会提出,把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建设“五个新衡阳”、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严的底线工作来抓,湘江“母亲河”,正在形成“东方莱茵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