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有媒体刊出长篇报道讲述缉凶农妇李桂英的传奇故事。她的丈夫在1998年初被5名同村村民伤害致死,5人事后潜逃。警方并未积极抓捕嫌犯,而是让李桂英自己寻找线索,称“有线索就去抓”。此后17年,李桂英自学侦查学、伪装术,在全国各地发展“线人”,最终找到4个凶手。2015年12月,李桂英的故事受到媒体报道;第17天后,最后一名嫌犯落网。
李桂英的经历中,最让人感慨的并非她的勇敢、机智和坚韧,而是公安的毫不作为。“农妇缉凶”看似是一个小人物的英雄故事,值得人们夸奖和敬佩。然而,李桂英也许并不愿意成为传奇——如果有选择,没人会抛弃夫妻和睦、平凡幸福的生活;如果有选择,没人会愿意花费毕生积蓄寻遍数十个省份;如果有选择,没人会愿意亲自搜捕背负血债的逃犯整整一十七年!警方的怠惰无能、公力救济的缺位才是逼迫百姓走向私力救济的根本原因;而私力救济的成功,更是对公权力缺位的昭示与吊打。
公力救济缺位,国人对公权力的信任就会一降再降。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起一句话:“报警不如上微博”,有些事直接投诉给政府部门或者报警,对方没有受到压力,就有可能拖延不办;如果发微博引起了关注,舆论压力下,公权力也要低头,答复速度就会加快,问题也更容易顺利解决。
前些日子,孙俪发微博投诉晋中市修路就是实例。乍一看,人们可以夸奖微博政务平台确实高效,但是这一现象反映的其实是其他公力救济手段的低效。许多人已经默认了“公权力非要在舆论之下才会及时高效”这一命题。李桂英的经历被媒体披露后仅17天就抓到犯罪嫌疑人,和颐酒店事件当事人报警遭冷待……这些现实案例都使得公权力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路下跌。
公力救济缺位,我们社会秩序也会被扭曲、破坏。
当人们不再相信公权力时,当公力救济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就只能亲身上阵、私力救济,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活下去。私力救济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的私力救济,如遭拆迁村民选择自焚抗议——相比于体系化的公力救济,这样的私力救济具有不可控性,将会使社会陷入混乱与无序。
而李桂英亲自缉凶的做法,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积极的私力救济。然而,我们不能只歌颂她个人的坚韧强大,却忽视了故事背后的无奈与痛苦。当公力救济缺席,释放压力、解决冲突的社会安全阀失效,受情势所逼、现实所迫,每个人的命运和心态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扭曲和偏向。
有些事情,公权力应该做的,不可推脱;有些事情,私人不必做的,不需冒险。只有公力和私力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才能让平凡人安稳幸福地生活下去,才不会将本该质朴单纯的人变成孤胆英雄或杀手。
文/李诗格(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