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张家界10月31日讯(分站记者 王敏)石漠化综合治理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从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到获评“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湖南省桑植县用了哪些“招”?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使得地域经济长足增长,有效促进了桑植县全面小康建设。10月21日,记者深入桑植县,用手中的镜头去探究变化背后的故事。
桑植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岩溶地区总面积19.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6.5%。其中石漠化面积8.05万公顷,占监测面积的41%。自2008年开始对石漠化进行深入治理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共治理岩溶区面积2.76万公顷,治理石漠化面积0.57万公顷。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64.5%增长到2014年的72.69%。每年可涵养水源73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流失18万吨。2015年,桑植县获评“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同年,获评“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使得地域经济长足增长,有效促进了桑植县全面小康建设。
故事一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
桑植县对利福塔镇苦竹河村、三岔湾村石漠化地区进行重点治理,实施封山育林3200亩,人工造林3860亩,人工种草2050亩,让植被覆盖率由32.5%提高至67.2%。看中了三岔湾村这块宝地的发展前景,港越集团张家界食品有限公司老板、山东人史中洋,嫁给了这里作“女婿”。他组建桑植县港越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出口肉类供宰动物养殖场,通过合理载畜、圈养轮牧等措施,大力发展“草—畜—沼—蔬”的产业模式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模式,在成功治理石漠化的同时有效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青山绿水好地方啊!桑植就是我的故乡,我要好好干,带动大家伙儿发家致富。”带着浓浓北方口音的史中洋豪爽地说。
2014年,湖南省石漠化现场会在三岔湾村举行,桑植县现场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在此示范引领带动下,张家界齐峰牧业有限公司亦选择了人潮溪镇南滩草场石漠化综合治理区作为公司基地。在一系列龙头公司辐射带动下,目前,在桑植县澧源西界村、马合口白族乡马合口村、利福塔镇郭家台村等地,种草与天然草相结合,已发展规模牛羊养殖户293家,并带动了当地百姓散养。据县畜牧兽医水产局项目负责人罗跃群介绍,截至目前,桑植县石漠化项目畜牧业建设已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2651公顷,建棚圈9488.1平方米,青贮窖6894立方米,现存栏牛4.89万头、羊4.39万只。
故事二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发展生态经济相结合
“我们几十年工作就做一件事,那就是努力恢复植被、平衡生态,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基础条件。”这是桑植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向延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在实践中,桑植县较成功地探索出了适宜桑植县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几种模式。其中,利用大多数一年生藤本植物播种容易、具有发达根系和较强生命力、在干旱环境条件下植株均能正常生长的特性,在利福塔镇郭家台村和苦竹河村的石山、半石山区广泛种植扶芳藤、金银花、络石、茅岩霉等藤本植物。针对桑植县山大峰高的特点,采取封造并举模式,充分抓住期间长防林和退耕还林机遇,在山顶封山育林,在山中营造柏木+枫香混交林、枫香+马尾松混交林等生态防护林,在山腰、山脚营造光皮树、油茶、柑橘等经济林,在适宜的地方见缝插针种植红豆杉等珍贵树种。
同时,在八大公山乡、五道水镇等地因地制宜,种植厚朴、黄柏等中药材8万多亩,在桥自弯乡、竹叶坪乡等地种植玉竹、黄精、百合、白术、三叶木通(又名八月瓜)、木瓜等中药材1.2万亩,同时配套建设蓄水池、引水渠、排洪沟等水利设施,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实施综合治理,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亦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中,龙潭坪镇苦竹坪村民熊清明组建了合作社,种植油茶3千亩,建成了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熊清明介绍,油茶树今年已挂果,明、后年可受益。合作社的季节性用工,仅今年一年已开出务工工资70多万元,在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同时,也带动了乡亲们致富。
故事三 生态环境改善带来养蜂产业大发展
据桑植县养蜂办主任朱义政介绍,2015年初,全县存箱蜂群为10008箱。现在全县有存箱蜂群18000箱,有蜜蜂产业企业3家,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28个,养蜂专业技术协会2家,全县养蜂预计今年底可突破2万箱,到2019年可望达到15万-20万箱。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在2019年实现全面脱贫和养蜂产业精准化扶贫要求,2016年6月28日,桑植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蜜蜂哥哥蜂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下一步,桑植县将继续完善并配套季节性蜜源补植,如在7-8月份全国性的蜜源缺乏期,鼓励大量种植晚油菜、晚苦荞等。同时,结合桑植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项目,大量补植蜜源性林木并种植紫云英、三叶草等蜜源性植物,切实把养蜂产业做成精准扶贫的钱袋子,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助推桑植县全面小康建设。
故事四 新能源新技术推广应用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
桑植地处武陵山区,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冬天取暖,柴草都是主要燃料。据桑植县能源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桑植县以实施生态农村富民计划为主线,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炉、灶柴草减负行动,鼓励用沼气、燃气、太阳能等代替柴草作生活燃料。同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每口沼气池补助资金2000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气化炉予以20%补贴。目前,已投入农村能源、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资金3.82亿元,累计推广沼气池、节柴灶、节煤炉、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气化炉共15.8666万台,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资源,巩固了石漠化治理效果。
让“红色故土绿色桑植”真正成为桑植叫得响的名牌
“我们正在这片红色故土上,加快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打造绿色桑植,让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让‘红色故土 绿色桑植’真正成为桑植叫得响的名牌。”桑植县发展改革局局长黄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