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至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孟加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访孟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会见哈米德总统、乔杜里议长等孟方领导人,同哈西娜总理举行会谈并共同出席双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六年对孟加拉国的再次访问,也是在全面建设“一带一路”的关键时期的一次访问,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面濒临孟加拉湾。处于中国、印度、东盟三大亚洲经济体的交汇处,是推进孟中缅印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东南亚与印度洋的重要支点。
孟加拉国是我国在南亚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孟两国是传统友好近邻。自1975年建交以来,中孟关系发展迅速,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和投资等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扩大。2010年,中孟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更加紧密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11月,哈米德总统来华参加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孟两国的经贸关系不断密切。孟加拉国是我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我国则是孟加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孟加拉国必将把两国关系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把中孟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南亚和印度洋的重要支点。
推进互联互通的典范
长期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作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互联互通程度较低。孟加拉国电力短缺相当严重,发电能力不足,电力供应不稳,目前仍有一半的人口未能用上电,即使首都达卡的供电也不能保持稳定。孟加拉国的铁路网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破败状态,甚至存在宽轨和窄轨两种规格,大部分铁路可以追溯至英国殖民时期,路段年久失修。公路系统的道路质量差,拥堵严重。笔者之前从达卡通过高速前往第二大城市吉大港,虽然路程只有约三百公里,但是每次都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即使在夜间人少的时候。
孟加拉国热切关注与我国多模式的互联互通建设。目前,孟加拉国正努力打造国内的铁路网络,希望将首都达卡和国内主要城市,以及一些重要工业区连接起来,并热切期望修筑通过缅甸连接孟中两国的铁路,形成与中国市场的铁路联通。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2013年,孟加拉国在中国面向南亚国家的门户云南省设立了领事馆,十分重视昆明与吉大港之间通过公路和铁路联通。孟加拉国还希望中方援建深水港,协助开发科克斯巴扎旅游胜地,共同建设吉大港等城市。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正好能够帮助孟加拉国解决互联互通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倡议的互联互通,不仅仅是单纯的修路架桥这种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是演进为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联通,是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目前,中国在帮助孟加拉国建设国内铁路和铁路桥建设的同时,也在推动从昆明出发经过缅甸进入孟加拉国最后到印度加尔各答的中缅孟印通道,作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早期收获项目。
目前,中孟两国正在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孟加拉国必将有力推动中孟互联互通建设,进而成为互联互通的典范,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互联互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动产能合作的重点
孟加拉国的工业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不发达。纺织服装业是孟加拉国支柱产业,服装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0%左右。黄麻及制品、冷冻食品、皮革及皮革制品也是其主要出口产品。
中孟产业互补性很强。在中国很多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目前仍旧是孟加拉国正在大力发展的优质行业。既是孟加拉国大力发展的重点行业,也是其招商引资的重点。目前,孟加拉国总人口约1.64亿,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23 岁,其中适龄劳动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且劳动力价格仅为中国的六分之一,人力资源丰富,劳力成本低廉,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孟产业合作的前景广阔。立足我国产业优势,结合孟加拉需求,中孟双方在产业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合作条件成熟的建材、电力、轻纺、石化、轨道交通、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重点推进,推动两国产能合作迈上新台阶。比如,在建材行业,中国企业可以发挥在建筑施工、设计、设备等当面的综合优势,实现带动建材产业链优势产能输出。在电力行业,中国企业可以抓住孟加拉国大力发展煤电、核电、新能源发电、进行电网升级改造等发展机遇,积极参与电力工程建设和运营,提升“建营一体化”水平,带动电力设备产能和中国标准走出去。
孟加拉国正在积极吸引中国企业参与其通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投资,正在研究和制定为经济特区制定专属性优惠政策。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孟加拉国,国内大量实力雄厚的企业和优质项目都对孟加拉国市场充满兴趣,必将掀起中国对孟加拉国投资的热潮,掀开中孟两国产能合作的新篇章。(相均泳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