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无名红军战士客葬新化 村民守墓至今帮助寻亲(图)

来源: 作者:贺朝新 黎润英 刘卓夫 编辑:吴虹莉 2016-10-12 11:16:24
时刻新闻
—分享—

奉家镇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全貌

  红网新化站10月12日讯(通讯员 贺朝新 黎润英 刘卓夫)81年前,红二军团的一名战士突发疾病,因医治无效,被安葬在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当地好心村民为他守墓至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墨溪村党支部、村委会希望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的力量,为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他的亲人及其后代。10月5日,记者前往奉家镇墨溪村实地采访,了解相关情况。

  据1996年4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新化县志》第790页记载:“民国24年(1935)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北上抗日。12月12日,红二军团第四、五、六3个师在贺龙(军团长)、任弼时(政治委员)、关向应(副政治委员)、甘泗淇(政治部主任)、李达(参谋长)率领下,从溆浦来新化,部队分驻上团、下团及寨元等地,其司令部设在上团。”

  红军战士病故墨溪 好心村民将他安葬

  墨溪村位于新化西部,距新化县城100余公里,距原上团乡政府11公里,距溆浦县岗东乡政府11.4公里,是新化最偏远的行政村,也是从岗东到寨元、上团的必经之地。

  1935年12月12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甘泗淇、李达等人率领的一支红军从溆浦迂回到新化上团,他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跋山涉水,一路步行,在经过岗东乡龙泉村(原名正江村)与墨溪村交界的干田坳时,人疲马乏,大队人马停下来休息,将红旗插在坳上,迎风招展,部队纪律严明。

  当时不明真相、躲进山里的村民纷纷走出来,与红军相见。部队首长对村民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帮助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队伍,不抢粮、不掳夫,大家不要害怕。后来,当地村民将插旗之处取名为红旗界。当年红军休息的地方,有两棵大树,一棵杉树、一棵梨树,均需3人以上才能合抱。大杉树后来被人砍伐,现存的这棵大梨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每年开花结果,是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活着的见证者。为此,村里已将它挂牌保护,取名为红梨树;村民将从树上摘下的梨子,取名为红军梨,意在告诫后人品尝梨子时,不要忘记当年红军为穷苦人民打江山的光辉历史。

  当时,一名红军战士突发疾病,生命垂危,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一名红军首长找到当地村民奉显梯、奉显情(两人是堂兄弟),掏出两块银元交给他们,嘱咐他们找个郎中帮助医治这名战士,如果治不好,就用这两块银元安葬他。

  据现年53岁的奉孝义(奉显梯之孙)介绍,按照爷爷的安排,他的父亲奉名鼎(当时15岁)和堂叔奉显情(当时20多岁)负责照顾这名红军战士,后因医治无效,这名红军战士就死在红旗界的山脚下,即现在的墨溪村12组。临死前,这名红军战士断断续续地说,希望奉显情、奉名鼎将他带来的竹篮和鞋子送回老家去,但没有听清楚他说的姓名和老家地址。据介绍,牺牲的红军战士大概四十来岁,个子高高的,听口音,估计来自附近的溆浦或安化县,是一名参加红军不久的贫苦农民。

  红军战士牺牲后,奉显情、奉名鼎等人按照当地习俗,找来几块木板,制成简易的棺材,将他的遗体抬上山,挖坑安葬好,从此这名红军战士就长眠在墨溪村的青山绿水之间,红军长征路过墨溪的故事流传至今。

  政府拨款修缮烈士墓 老党员义务守墓近40年

  1974年,新化县上团人民公社组织红军史迹调查组,当时还在学校读书的田代友(后来担任村支书30多年)、奉水莲、奉名定等人参与了调查。他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山路,走访当地老人,收集相关材料;还根据奉名鼎、奉名秤兄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安葬红军的墓地,并向当时的上团公社党委领导做了汇报。

  1976年10月19日,中共上团公社委员会、上团公社革命委员会在墓前竖立了一块小碑(至今留在墓后),上书“红军烈士之墓”。住在烈士墓附近、担任过原墨溪大队大队长的罗承忠是一位老党员,从此担负起为红军烈士守墓、扫墓的责任。每年清明前后,他和附近村民都来为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同时告诫子孙后代保护好烈士墓。

  2013年8月初,罗承忠老人病危期间,把儿女们叫到身边,交代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体安葬在烈士墓下边,让他死后继续守护红军烈士。就在这个月里,80岁的罗承忠病故,他的子女罗教易等人按照父亲的遗愿,将他安葬好,与烈士墓相距不足5米。

  2015年元月,奉家镇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购买材料,村民出工出力,修缮了红军烈士墓,在墓前刻有碑文和“长征(应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供当地村民和游客瞻仰红军烈士墓,不忘革命先烈的功勋。

  致富思源 墨溪村决定为红军烈士寻找亲人

  近年来,随着上团至岗东公路的修建和硬化,为墨溪人走出大山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村里完成了农电网改造,村民自发筹资50多万元,硬化了到组到户的公路;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墨溪小学,添置了一些体育健身设施,每当夜幕降临,村民欢快地跳起广场舞,大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还安装了宽带,过上了幸福生活。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墨溪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村民的意愿,于9月26日发布寻亲公告,决定为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亲人。这一消息传开后,曾经来过几个外地人,自称是这位红军烈士亲人的后代,但都没有提供确切的证据而无法认定。因此,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希望新化、溆浦、安化等地的党史专家或知情人士,提供相关线索,也期盼红二军团健在的老红军或红二军团军史研究专家提供帮助,让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名垂青史。

  为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亲人公告

  据《新化县志》第790页记载:“民国24年(1935)冬,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北上抗日。12月12日,红二军团第四、五、六3个师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甘泗淇、李达率领下,从溆浦来新化,部队分驻上团、下团及寨元等地,其司令部设在上团。”

  奉家镇墨溪村位于新化县西部,是溆浦县岗东乡到寨元、上团的必经之地。当年这支红军从溆浦迂回到新化上团,他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跋山涉水,在经过岗东乡龙泉村与墨溪村交界的干田坳时,人疲马乏,大队人马停下来休息,将红旗插在坳上,迎风招展,部队纪律严明。后来,当地村民将插旗之处取名为红旗界。当年红军休息的地方,有一棵大梨树,它历经百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是当年红军路过此地活的见证者。为此,村里已挂牌保护,取名为红梨树;村民将从树上摘下的梨子,取名为红军梨,意在告诫后人不要忘记红军长征的历史。

  当时,一名红军战士突发疾病,生命垂危,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一位红军首长找到当地村民奉显梯、奉显情(他们是堂兄弟),掏出两块银元交给他们,嘱咐找个郎中帮助医治这名战士,如果治不好,就用这两块银元安葬他。于是,奉显梯安排自己的儿子奉名鼎和奉显情负责照顾这名红军战士,后因医治无效,这名战士就死在红旗界的山脚下,即现在的墨溪村12组。他临死前,希望奉显情、奉名鼎将他随身带来的竹篮和一双鞋子送回老家,但说清楚姓名和地址就死了,估计是一位来自溆浦或安化、参加红军不久的贫苦农民。奉显情、奉名鼎等人按照当地习俗,找来几块木板,制成简易的棺材,将他的遗体抬上山,挖坑安葬好,从此这名红军战士就长眠在墨溪村的青山绿水之间。

  1974年,新化县上团公社组织红军史迹调查组,根据奉名鼎、奉名秤兄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安葬红军的墓地,并向公社党委做了汇报。当地党组织就在墓前竖立了一块小碑(至今留在墓后),上书“红军烈士之墓”。住在烈士墓附近的罗承忠是一位老党员,从此担负起为红军烈士守墓、扫墓的责任。 2013年8月初,罗承忠老人病危时,交代子女在他死后将遗体安葬在烈士墓下边,让他继续守护红军烈士。2015年,奉家镇政府拨出专款,修缮了红军烈士墓,供当地村民和游客瞻仰。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村根据村民的意愿,决定为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寻找亲人,希望新化、溆浦、安化等地党史专家或知情人士,提供相关线索,也期盼红二军团健在的老红军或红二军团军史研究专家提供帮助,让这位无名红军烈士名垂青史。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