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9月24日电(记者陈宇箫 明星)82年前的一个冬日,中央红军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湖南通道县召开会议决定转兵,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而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从而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
长征“通道转兵”成为重要历史,通道由此烙下深深的红色印记。
近年来,这个侗族同胞聚居县在脱贫致富、建设新通道中,不断摸索新途径,取得可喜成效。
通道县扶贫办主任吴永雄介绍:“我们县之前是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比如种植青钱柳和茶叶。但这样做周期太长,回报慢,老百姓不能很快脱贫,现在我们正探索一种新的扶贫模式。”
旅游是通道的一大支柱产业。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湘桂黔交界之地,处于桂林和张家界两大旅游圈的叠合辐射区。红色旅游是当地的一张名片,历史悠久的侗族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吸引着众多游客。
近年来,旅游资源给通道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据通道县旅游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1.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8.05亿元,分别增长25.5%、27.8%。当地以当年中央红军召开“通道会议”、形成“通道转兵”的恭城书院为核心,启动了“通道红色文化景点圈”景区建设,并与周边地区联手打造“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63岁的吴丙合如今在皇都侗族文化村经营着一家小超市,门面才进行过翻修,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和老伴在门口洗菜,准备做午饭。老人告诉记者:“现在一天怎么也能卖1500块钱,就算20%的利润,我一天也能赚300块钱。”
吴丙合年轻时在青海当过兵,负责驯马。驯马时伤了左眼,便退伍回家做起了小买卖。
“原来我就做这边村里人的生意,一年最多也就万把块钱,现在游客多了,尤其是这3年,收入增得快,一年能挣12万元。”吴丙合说。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通道县的老百姓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县里看到了这一优势,开始尝试“旅游+异地搬迁”的新的扶贫模式。
吴永雄介绍:“我们依靠本地优势资源,把那些偏远地区的贫困户直接迁到景区或者侗寨,他们可以做点小买卖,有更多工作机会,融入景区后,脱贫更快。”
记者了解,目前,通道县已经规划了两个安置点,400多人将因此受益。当地还准备在当年红军小水战役纪念碑处修一条红军街、建一座纪念公园,初步计划安置20户贫困户。
如今,见证过红军长征重要转折的恭城书院还在绿树中巍然屹立,书院的后院在翻新,通往书院的路也在扩宽重修,书院周围也起了很多小楼。不远处,是当年红军转兵时跨过的风雨桥,历经沧桑的风雨桥上行人不断,当地群众正满怀希望,奔走在建设幸福新通道的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