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格萨尔艺人贡桑多杰:血管里响彻马蹄声

来源:红网 作者: 编辑:李柯影 2016-09-22 17:19:34
时刻新闻
—分享—

纳木错湖边。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周逸峰 长沙报道

  如果你只以常人的眼光和思维进入西藏,“到此一游”是你的宿命。你永远无法深入。

  在这个高原,在神山圣湖遍地的藏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去西藏之前,我知道有勤奋的艺人,比如王宝强,靠爹靠妈的艺人,这个也不少。去西藏之后,我听闻并接触了一种艺人——“托梦”艺人(也称“神授艺人”),比如我的藏地司机——贡桑多杰,从没上过学,却又出口成章,“师出无门,却受命于天”。他自述能讲35部《格萨尔》史诗故事。

作为司机的贡桑多杰。

“重走南方丝绸之路 穿越喜马拉雅”9月5日从香格里拉出发后抵达西藏地界时,贡桑多杰向时刻粉丝问好。

  托梦:少年奇遇

  贡桑多杰今年29岁,生于西藏那曲,这里有广阔的牧区。13岁那年(2000年),他在一次百无聊赖的放牧中,睡着了。

  梦境来临,山顶上,走来一个30余岁的骑白马的人,靠近他,开口与他说话:你是要学习说唱《格萨尔王传》还是学习文化知识?

  没有丝毫犹豫,少年贡桑多杰选择说唱格萨尔。

  骑白马的男子递给他半米厚的书,贡桑多杰没上过学,接过书一翻,全然不识,不由得哑然。

  “把它吃了”。骑白马的人命令道。

  在听闻贡桑多杰淡淡诉说自己少年时的这个经历时,我愕然望着他。对于一个湖南来的,走动世界不多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奇谭。

  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说过,在现实社会中有些问题用科学无法解释,但是有时候在梦中能解释。

  我只好眼睁睁听贡桑多杰把少年冒险故事讲下去。

  “我一本本地把它们吃了”。吃完后,骑白马的人消失了。“我也醒了”。

  夕阳西沉。后来得知,“不见我回来”,家人焦急万分。

  贡桑多杰把奇遇告诉家人,家人不信。

  2000年底,贡桑多杰感觉身体不舒服,心脏部分有痛感,特别是头晕头痛。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查了好几次,查不出什么。

  家人带他去见了一名活佛。那人说,你可以说唱格萨尔了。

  后来,家人再带他去见了一名《格萨尔》艺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听了贡桑多杰的经历后,对方肯定地说,可以开口唱了。

  一个星期后,贡桑多杰能说唱一分多钟了,但是,接下来,心里有词,嘴上却说不出来,表达不出来。他努力平复自己,让自己慢慢讲。在旁人的鼓励下,越讲越流利。

  一年后,贡桑多杰来到一个茶艺馆,面对客人表演说唱《格萨尔》。当地人结婚有时也请他去表演,慢慢有点收入了。当然,与他家里100多只牦牛、山羊相比,这点收入根本不算什么,健壮牦牛可卖1万元一只。

  说唱了3年,贡桑多杰出来了,自己开了家类似的茶艺馆。也学习唱一些普通的歌曲,与人合出了7本合唱专辑。演小品也小有名气,被称为那曲地区的“戏剧王子”。

  2014年,贡桑多杰在拉萨参加那曲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斯)尔代表性传承人评选活动,民间艺人渴望得到一种官方或者半官方的认可。

贡桑多杰参加那曲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斯)尔代表性传承人评选活动时的工作证。

  13岁:做梦的年龄

  格萨尔王在藏族传说里的形象是,一生戎马,扬善抑恶,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

  藏族先民们相信,即使有那么一天,飞奔的野马变成枯木,洁白的羊群变成石头,雪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闪烁,格萨尔的故事也会世代相传。

  一份资料统计说,20世纪末能够说唱《格斯尔》的藏族艺人有150人左右,其中神授艺人有26人。这些艺人大部分分布在西藏那曲,昌都地区和青海果洛、玉树等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当代“活荷马”。

  若将他们的唱词全部记录成文,有上千万字,那是厚厚的几十部书。比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古巴比伦史诗等世界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

  贡桑多杰现在在西藏藏游公司工作,系安多自驾营地的主管,遇到公司组织的大型活动,他仍然会被抽调出来,客串一下专职驾驶员。他的父母因为不同意他以前那种“漂”的生活方式,所以他来到了这家旅游公司。

  在此次“重走南方丝绸之路穿越喜马拉雅”大型自驾活动中,贡桑多杰为记者们开车。我注意到他的一个细节开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路上他好像总在切换碟里面的歌曲。刚到一首歌,切掉,听一会,又切掉,好像总对播放到的歌曲不满似的。

  了解到他的身份和背景后,我不再怀疑他的这种举动。

  贡桑多杰说他能说唱30多部《格萨尔》故事。他公司的领导、西藏藏游旅游公司董事长琼达说看过贡桑多杰几次表演,琼达说,艺人们在说唱前会有一定的仪式,并且要穿说唱的服装。难怪我们多次要贡桑多杰说唱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他总是笑而不语。

  一份资料说,13这个数字,与《格萨尔》史诗,尤其与神授艺人有着奇特的联系。一般男性神授艺人所做的梦往往是在13岁那年,而女性神授艺人则在16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西藏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桑珠是在13岁患了一场重病,做了一个长梦后,会说唱《格萨尔》的。贡桑多杰自述的也是13岁。

  综合这些神授艺人的特点,他们的说唱能力无一例外地来自梦境。梦是开启他们说唱之门的钥匙。一般而言,神授艺人在少时曾做过奇怪的梦,梦醒后久病不愈,直到被领到一位高僧前开启智门才得以康复,并且从此无师自通,便学会说唱史诗故事。内容由少至多,逐渐成为一名艺人。

贡桑多杰在日喀则乃村,从小他是牧童,见到牛羊等动物就想亲近它们。

  传承:血管里的马蹄声

  如果说,作为常人的你理解不了这种“神授艺人”获得艺术的方式,那么,2009年9月30日,《格萨(斯)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又让你不得不信服其中的某种逻辑。

  近来,西藏也采取普查、建立格萨尔说唱艺人档案库、评选传承人、出版图书及音像制品等形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世界级文化瑰宝。

  那些生长在偏僻山村、牧区的目不识丁的农牧民,为什么能讲述十几部乃至几十部史诗故事?

  因为他们的内心始终浸染着另一个世界的色彩。在那个世界里,英雄的格萨尔是永居其中的核心,是不断创造和推动历史的传奇。

  《格萨尔》为什么还能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雪域高原“活”着?就是因为草原上还有无数史诗的聆听者,还有无数史诗创造者、继承者、传播者。贡桑多杰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

  贡桑多杰说,他的血管里总响彻着马蹄的声音。

  你理解不了的东西,在西藏,得以理解。你不能放下的东西,在西藏得以放下。有生之年,去西藏看看,尤其自驾西藏,一定是你一生引以为傲的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