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湘潭精准扶贫 已有5.94万人实现脱贫

来源:红网 作者:陈志勇 宋建波 编辑:王津 2016-09-19 10:15:32
时刻新闻
—分享—

QQ截图20160919071218

为了11.8万人脱贫

  红网湘潭站9月19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黄武平 通讯员 陈志勇 宋建波)地处湘潭东南角的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是省定贫困村,在市、县联点领导,后盾单位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走出了一条以蔬菜种植等产业开发为主的脱贫之路。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达72户、183人,去年有34户、93人实现了脱贫。预计通过今年的努力,全村所有贫困户将实现脱贫。

  这是湘潭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湘潭市委市政府在继续实施“百村帮扶”实事工程的同时,全面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开展“驻村帮扶”“百企联百村、脱贫奔小康”“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大手拉小手、爱心促成长”等系列活动,成效明显。2014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万户、11.8万人。到去年年底,已有5.94万人实现脱贫,雨湖区、岳塘区、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昭山示范区和韶山市率先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精准设计 扶贫开发工作高位推进

  从2008年开始,湘潭实施3年一轮的“百村帮扶”实事工程,今年是第三轮的最后一年。每轮确定200个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边远贫困村作为市级帮扶村,每年每村由市、县(市)区财政分别投入项目资金3万元,主要用于道路硬化、农网改造、山塘渠道整修、建沼气池等。

  自2014年以来,湘潭先后出台了《湘潭市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2016年—2017年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关于建立扶贫对象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建立“1+6+17”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的责任分工》等文件方案。着力推进6大基础建设,即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通讯和“互联网+”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文化和生态旅游扶贫;狠抓6项脱贫举措: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和救助脱贫、实行兜底保障脱贫;提出了“一提前、两实现、三达到”的总体目标,“一提前”即市城区、韶山市提前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两实现”即2017年底前65个省定贫困村实现“摘帽”,11.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三达到”,即2017年底前65个省定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平均水平。

  精准识别 建档立卡人口动态管理

  2014年,湘潭严格按照入户调查、民主评议、村级公告公示、乡(镇)审核上报、县(市)复审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五步”法,完成了建档立卡工作。

  去年,全市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领导干部“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回头看”,实现了市、县(市)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办事处)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全覆盖”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先后对系统内贫困人口数据信息清理核对3次,清理出不符合贫困标准人员6639名,新纳入贫困对象6965人。

  今年,结合省2015年度脱贫人口认定核查工作和贫困户身份比对核实工作,分别对全市上年度预脱贫户进行了抽样核查,对建档立档贫困户进行了“四类人员”核查清理。并创新推出贫困户基础信息“两表两卡两上墙”制度(贫困户问卷调查表、贫困户家庭收入调查表、脱贫攻坚帮扶登记卡、乡镇脱贫攻坚情况上墙公示、村脱贫攻坚情况上墙公示),进一步规范了县(市)区、园区、乡镇、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信息管理,确保了贫困人口有进有出、进出规范。

  精准施策 扶贫开发凸显地方特色

  从去年开始,全市65个省定贫困村分别由市、县(市)两级主要领导联点,其中市级领导联点16个,明确后盾单位和结对帮扶单位,并分别派驻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其他村全部明确乡镇联村领导和联村干部,4.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结对一个以上帮扶责任人,对照中央、省要求,结合湘潭市实际深入贫困村找准“穷根”,以“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为标准制定出三年脱贫规划。

  去年开展的产业项目扶贫、危房改造扶贫、培训就业扶贫、社保托底扶贫、搬迁移居扶贫“五项行动”,在65个省定贫困村建成产业基地121个,完成危房改造5900户,解决5052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补助农村重大疾病患者2.2万人次,新农合补助金额达到1.02亿元。对4.48万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政府代缴、补助养老金287万元。

  今年,全市启动群众增收工程、易地搬迁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兜底保障工程、基础扶贫工程“五大工程”,“百企联百村、脱贫奔小康”“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岗位技能送上门、就业服务下基层”“大手拉小手、爱心促成长”“送医送药送健康、百场义诊进乡村”5大帮扶活动。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公路18公里,完成标准化渡船改造53艘、渡口标准化改造5个、农村公路危桥改造5座;启动农村低保线与国家贫困人口标准线“两线融合”项目,发放五保供养金2000万余元,发放低保供养金3335万元;组织1万名左右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和3.6万名县(市)区党员干部分别与4.6万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为6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配备了科技特派员,发动105家市内企业分别与65个省定贫困村签订了对口扶贫协议。创办经济利益共同体16个,建立产业链10个,带动扶贫村发展产业项目73个。

  精准保障 脱贫攻坚责任全面压实

  扶贫脱贫必须有资金保障,全市各级政府逐年加大了投入。其中,市本级财政在2014年专项预算680万元的基础上,去年新增投入488万元。今年在已铺排扶贫投入事项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再新增1000万元,实行“考核奖补”。

  今年,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市、县(市)区、乡镇层层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力度。各县(市)区严格执行精准脱贫“双组长”制,以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为县级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各乡镇严格落实“三个带头人”责任。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县(市)区,由市委市政府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所在县(市)区绩效考核直接定为末档,党政主要领导不得提拔重用和交流;对扶贫责任不落实、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的乡镇,由县(市)区党委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问责免职;对2017年未“摘帽”退出的省定贫困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及所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联村领导、联村干部予以免职。对今年实现省定贫困村“摘帽”退出的派驻工作队员,年度考核直接评为优秀等次,不占指标,派驻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予以加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