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塘头坪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整村完成脱贫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李艳华 2016-09-19 11:23:3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5年,湖南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进驻后,拆除塘头坪破旧的学校。

省委宣传部扶贫队入驻塘头坪村后,帮助完善了村小学、村综合大楼、人畜饮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

湖南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队长敖敏(左)与村支书钟立祥(右)在柑橘园里查看。

蒋兴田是全村有名的烤烟和种粮大户,种植烤烟80亩,在工作队帮扶下,如今烤烟也有了收入,直接带动了村里20多名村民务工。

 

  红网专题:新长征路上——红网大型网络扶贫系列活动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变化:种养殖大户蒋仁付、彭定亮的盼头
       人物:“闹事”养羊大户转型种植 种下12亩“生命树”
       扶贫日记:水是生命之源
       江华:神州瑶都多措并举推进整县脱贫
       先辈的长征:红九军团、红五军团都曾在江华血战

  评论:塘头坪村扶贫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永州江华报道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窗前瓜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就数我们小学堂。”天刚一放亮,农家的屋顶冒出炊烟,塘头坪村小学里书声琅琅这里白天是小孩上学地,晚上是成人夜校,传播知识,解放思想。

  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距离县城10公里的沱江镇塘头坪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2014年,塘头坪村全村人均年纯收入2310元;到了2015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3800元。该村2014年脱贫10户38人,2015年整村完成脱贫,村小学、村综合大楼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更新。

  一个贫困村,短短的一两年间,为何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2015年4月湖南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进驻塘头坪村,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精准识贫:落地生根接地气,不搞“高空作业”

  塘头坪村虽然距离县城只有10公里,但这里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全村310多户,116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7户55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近48%。

  “村无产业、无人致富”这个村子过去真实的写照,为什么塘头坪村发展如此滞后?耕地严重不足,人均不到0.6亩,山头遍地是荒山,青壮年劳动力少,大多出去务工了,留在家里的村民种植西瓜,当时西瓜才卖0.2元一斤。以前偶尔砍点树木去卖补贴家用,后来生态植被保护禁止滥砍滥伐,这些收入来源也被切断了。

  过去的塘头坪村,村民辛勤劳作,但并不能逃离贫穷的泥潭。

  2015年4月,塘头坪村迎来了发展机遇,湖南省委宣传部帮扶工作队进驻,带着村民整体拔穷根。

  工作队,塘头坪村村民以为财神爷来了,很多挤到村委会诉苦,个个都说自己家里穷,希望得到工作队的帮扶。工作队及村支两委成员不断宣传扶贫政策,要精准识别贫困户,真帮扶、扶真贫,大家开始懂得脱贫主要还靠自身努力。

  2015年5月,扶贫工作队原队长廖旭和原队员曾文辉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精准识贫,坚持“八个不纳入、四个清理”的原则开展识贫工作。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去,不分白天黑夜地精准识贫,清理了5户非贫困户,新增了21户漏掉的贫困户,最后确定全村贫困人口为137户、558人。

  塘头坪村支书钟立祥介绍,在确定贫困户后,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又进行了2个多月的逐户调查,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因户因人确定帮扶措施,并确定帮扶联系人,每户都有帮扶策略和脱贫致富措施,关键要把扶贫方法与措施精准到户到人。

  “精准扶贫不能‘良心好,记性差’,不能‘高空作业’,不落地、不生根、不接地气。”2015年10月27日,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来到塘头坪村开展“一进二访”。张文雄要求,摸清每一户实际情况,用好政策、分类施策、精准扶贫。要找准扶贫路子,拿出帮扶办法,真正改善农村面貌、基础设施,提高老百姓收入。

  精准扶贫:大户带散户、一户带一户

  省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发挥本身优势,最大的特点是扶贫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在富“口袋”上培养大户,发动大户带散户,一户带一户的共同脱贫致富模式。帮扶以来,塘头坪村形成了夏橙种植大户蒋仁付、土鸡养殖大户彭定亮、烤烟和种粮大户蒋兴田、蘑菇种植大户王先军……大户不仅带动村民进行种养殖,还能提供务工机会。

  蒋兴田是全村有名的烤烟和种粮大户,种植烤烟80亩、水稻100亩,原来由于烤烟技术差,种烤烟是富了别人穷了自己,种出来的烤烟烤不好也卖不出去。今年一开春,蒋兴田不但没有放弃还承包了更多的烤烟,他的信心来自于精准扶贫。去年10月底,就在蒋兴田为债务发愁之际,他家里迎来了一个客人,张文雄塘头坪村开展“一进二访”,鼓励蒋兴田要有信心种好烟,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了支持,这让蒋兴田一家重拾希望。如今,蒋兴田烤烟也有了收入,直接带动了村里20多名村民务工,产业发展有了好的奔头。

  “出去务工没人要,在这里还能赚点钱很好。”塘头坪村60岁的村民蒋运原在蘑菇种植大户王先军基地上务工,每天收入60元,一个月能有1800元,自己手边也能有点闲钱花了。和蒋运原一起务工的还有其他8个姐妹,她们在这里做着给蘑菇菌种发酵、装袋等简单手工活,今年10月,这里的蘑菇规模能达到5万袋,收入将十分可观。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窗前瓜果香,屋后树成行。哪座房子最漂亮?就数我们小学堂。”天刚一放亮,农家的屋顶冒出炊烟,塘头坪村小学里书声琅琅,这里白天是小孩上学地,晚上是成人夜校,传播知识,解放思想。

  在扶贫队进驻村子前,孩子们在一处危房里上课。2015年4月,省委宣传部扶贫队入驻塘头坪村后,帮助完善了村小学、村综合大楼、人畜饮水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联重科无偿向塘头坪村捐赠的百万元挖掘机让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0多万元到如今每年盈利近10万元。除产业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外,省委宣传部还努力抓好村精神文明建设,原本闭塞、落后的村子,如今已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巩固成果:着手解决全村几代人饮水难题 

  “听天由命,靠天吃饭,天旱无水喝”,这是塘头坪村几代人饮水难真实写照,整个村子无大江大河通过,仅是靠山头泉水和自然雨水用水,这里的村民接上一盆水需要用几天,水的利用率相当高。为了取水,部分村民会开车去外村河流里拉水回来,本村的水量不仅小,没有经过过滤,使用后极易过敏,远不能满足村民生活和生产灌溉所需。

  全村还有这样的场景,由于水源较少,村上有40多户村民用简易的管道将山上泉水接回家中,水量小,碰上用水量大的时候,水管上游的村民会切断管道,导致下游居民根本无水可用,村民之间为此经常发生矛盾。

  这样取水难、安全饮水难的现状让扶贫工作队看在眼里,决定解决全村几代人饮水难问题。就这样,省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计划投资180万元,开始安全饮水工程的施工建设,从6.5公里外的隔壁村引进水源,计划到今年12月,塘头坪村300多户村民能用上安全水。

  可是,施工并没有预料中的那么顺利,由于水源在外村,取用水源遭到了外村村民的反对,延缓了工程进度。如今蓄水池建设完成,工作队队长敖敏正在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商议解决方案,他们将请求镇领导出面协调此事,力争尽快推进工程建设,让塘头坪村村民尽早告别饮水难。

  “脱贫只是达到了帮扶基本目的,如何让村民巩固脱贫成果,自身拥有持续增收和致富能力这才是帮扶关键。”摆在敖敏面前的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另一道坎,要稳步迈过去,要在扶贫工作队撤退前,让村民自身拥有致富能力,真正实现永久性脱贫摘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