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渐近,很多消费者发现,今年的月饼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除了传统的商场、超市等月饼销售渠道,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种自制月饼图片刷了屏。这些月饼多打着“纯手工无添加”“自制自销”“私房月饼”等旗号,对现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者而言,有不小的吸引力。
然而,有媒体记者近日将网购的4样不同的自制月饼送检,有2样检出了甜蜜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就“两节”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下发通知,要求加强餐饮服务单位以及超市等食品经营者对自制月饼等自制食品监管,确保加工制作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表面上看,通过微信朋友圈贩卖的各种“私房月饼”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背后隐藏的生意经,却未必那么令人放心。记者调查发现,朋友圈的“私房月饼”有真有假,但不管真假,都有令人担忧的地方。
说其真,是因为有些“私房月饼”确实是网友自己购买各种原材料在自己家的厨房制作出来的,但这类月饼不但制作过程难以符合国家标准规范,且在很多环节都存在难以预料的食品安全问题。最终卖到消费者手里的,就是包装上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及食品标签的“五无”月饼,其安全性如何令人放心?
说其假,是因为有些微商完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卖的根本就不是“私房月饼”,而是充当了一些月饼企业的推销员,帮助企业推销月饼,然后自己也从中获得利润,“私房月饼”只不过是一个营销噱头而已。这样的月饼,自然不可能“纯手工无添加”。如此一来,就构成了对消费品的一种欺骗,还涉嫌扰乱市场秩序。
站在国家法律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不管“私房月饼”是真是假,这种私人销售月饼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即便是自己家后厨制作出来的食品,一旦对外销售,就已经属于商业行为,生产者就应具备相应资质,取得合法的手续并且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接受监管。显然,对于大多数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私房月饼”的人来说,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今年是月饼新标准实施的第一年,按新标准规定,月饼包装上应明示生产企业全称和详细地址、产品执行标准号、卫生许可证号、配料表和净含量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私房月饼”能符合这样的标准要求吗?
消费者应睁大眼睛,不要轻易被“私房月饼”“无添加”等表述所迷惑,政府监管部门也应把监管目光投向“私房月饼”的制作和销售,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