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重走南丝路】在白马雪山 感觉自己差点偷窥到天庭

来源:红网 作者:周逸峰 编辑:胡冲 2016-09-06 15:15:5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进入拉萨地界时,西藏司机贡桑多杰向时刻网友问好

贡桑多杰的工作证。

佳加面馆老板斯朗卓玛(左)和她的妹妹等向游客道别

芒康盐井古田下面结晶的盐体

海拔4922米的白马雪山第一垭口,虽然高海拔让人眩晕,但让人洗心。白云压在山上,感觉自己差点要偷窥到天庭

大片的芒康盐井让人惊艳

  【相关链接】

  你还没动身时,它就把你治得服服帖帖,这就是西藏

  “穿越喜马拉雅”活动即将启动 邀你重走南丝绸之路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逸峰 西藏芒康报道

  逆着黄黄的金沙江,我们一路沿214国道进藏,七台越野车,二十几号人。

  9月5日早晨8:30,《重走南方丝绸之路 穿越喜马拉雅》大型自驾活动从香格里拉出发,沿着金沙江畔向高原腹地挺进。一路上,黄黄的江水在暗示着这块高原特有的地质和土质。江两边是褐红色的土壤和一些坚韧的植物。

  在今天300公里的行程中,一路上好几次被滚石或者泥沙所堵,当地开辟了小道供通过。在其中一个被毁路段,只见一辆大卡车被砸成两截,这个应该发生过一段时间了。一路上的路牌告示提醒危险的存在。

  此次的车队司机来自西藏藏游旅游公司,全是藏地本地人,他们3天前从拉萨出发开到香格里拉接我们媒体记者一行。

  我所在车子的司机小哥是个开朗的小伙,名叫贡桑多杰,29岁,是西藏那曲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格萨(斯)尔代表性传承人。一路上播放着藏地歌曲,让我们在饱览壮美风光的同时,也领略了藏地的音符节奏,他时不时跟着哼哼,一路总在切换歌曲。总之,他的车载播放器一直没停过,除了在加油站加油之外。他来自牧区,他的汉语不太流利,他说是自学的。从来没上过学,而他的哥哥和姐姐因为读书,弟弟还小,家里没人放牧,所以他就从小留在家替父母照顾牛羊等。一路上,他很乐观开朗,乐于帮助人。

  我们还遇到个年轻开朗的佳加面馆老板,她叫斯朗卓玛,一进面馆,我就觉得在哪里见过她一样。对,《舌尖上的中国》在这里拍过。我与她提起这事,她大方开心地笑了,没想到自己这么有名。

  她们唱着跳着为客人服务,热情四溢,店子里的服务员是她的亲妹妹和堂妹妹。"三碗不过冈",在这里不吃个八碗十碗绝对不放过你。她们这里的最高纪录是147碗,是一个李姓的湖南小伙子干的。去年5月他们一行11人骑行去西藏的路上经过这里。当然,所谓147碗是夸大的概念,除了第一碗算满碗以外,其余每次添加都是可以数得清的十几根。所以,满屋都是她们穿行添加面的身影。而游客也乐得大呼,吃完了,再来一碗。

  要问怎么计算碗数,呵呵,有一个装了小石子的盘子,食客吃完一碗自己拿个小石子放自己碗边。

  妹妹们的热情让你想不到,吃得不多是吧,不让你出门。有时拉扯中,男客人的裤子难免往下掉。在众人哄笑声中,你丝毫感觉不到藏族姑娘们的做作和扭捏。这是她们原始的热情和善意,和对客人发自内心地感激。

  车子一路开过来,你感觉到美景目不暇接之外,还有那发自内心的对藏民的崇敬,这个坚忍的民族,在高原上守候自己的信仰和传统的民族,只要你来过,你就会给予敬意。大片大片无法耕种的山,红褐色山上那嶙峋的石头,以及被雨水冲涮过后颜色分明的印痕,分明像道道伤口,刻在高原,与时光对峙,与日月对望。

  但藏人已习惯抹去伤痕,适者生存。只要有适宜耕种的土地,都会把它们装扮得葱葱茏茏,种上青稞、玉米、果蔬,以及花草树木。大片大片的恶劣土地中,这些藏民聚居地,就像沙漠中的一块绿洲,让人感喟。绿色的养人的生命是多么耀眼,多么的被需要。

  当然,进藏之旅的美景是不用说的。9月5日,是我们此次“重走南方丝绸之路,穿越喜马拉雅”大型自驾游的第一天。与西藏接壤的云南德钦县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有常年不化的积雪,今天云雾没有那么浓得化不开,我们有幸一睹雪山的尊荣。海拔4922米的白马雪山第一垭口,虽然高海拔让人眩晕,但也让人洗心。白云压在山上,感觉自己差点要偷窥到天庭。

  从香格里拉到西藏地界,车程6个小时。下午我们的终点站落在芒康的千年盐井。芒康,一颗散发着璀璨光芒的雪域明珠,藏语意为“善妙之地”。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域。川藏公路(国道318线)和滇藏公路(214线)穿越芒康,并在县城交汇。

  这里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第一站。而千年盐田的存在,展示着古代先民们在世界屋脊上的智慧和光芒。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条件下盐业生产的杰出范例。2008年,芒康盐井古盐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原始人工晒盐场地。

  一生一世滇藏线。越往里,神话与传说更多。景光更绚丽夺目动人。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