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君 潘树琼
8月21日至27日,来自55家网络媒体的61名编辑,5天行程2000多公里,在中央网信办主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江西站活动中,践行长征精神,体会新时期的“长征路”,报道革命老区的“致富路”,践行网络媒体的“新闻路”。
1长征路:漫道真如铁,迈步朝前越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长征漫道真如铁,红军迈步朝前越。这一世界壮举遗留给我们宝贵的长征精神。而“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则是新长征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
中国军网郑文达
重走长征路就是要以一心一力,于浮躁喧嚣中凿一丝光明;以一点一滴,在庸俗世故里唤一念初心。不逐俗流,不负青春。在青年心中播下人民至上的种子,密切与人民的血脉联系,重拾对真善美的领悟与本真,重塑青年偶像标准,重振民族精神,在全社会唤起当代年轻人对国家和民族、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中国青年网李川
80年前,8.6万参加长征的红军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是一股怀揣革命信仰的青春力量,跟着党无怨无悔地踏上漫漫征程,无数战士倒在了长征途中;80年后,一批新时代的青年再次来到江西,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用双脚去丈量长征之路,用手中的笔去宣扬长征力量,用火热的心去感悟践行长征精神。
2致富路:搭网络快车,走现代长征
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当年全力支援红军的革命老区人民,如何与新中国的发展壮大同步伐,怎样和新时代的小康路共前进,当扶贫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网曹建
如果没有亲眼所见,我不会相信“互联网+”在江西的乡下能如此遍地开花。廖奶奶的咸鸭蛋网店、“农村书屋+电商”服务站、于都县的电商孵化基地……这背后是江西省上千万资金的大力扶持。当“互联网+”携手扶贫产业,这些产业不再是上马几年就落后淘汰,而是焕发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脱贫不是输血,而是教会如何造血。致富的路上没有懒汉,只有政府与百姓共同努力,我们才能走好奔小康的长征路。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李婧
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江西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打好精准扶贫的“组合拳”,积极探索精准脱贫的新路子。从四个城县的近20个采访点,我们看到了市、县、乡、村的精准扶贫项目,有些项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些项目还需深入推进。脱贫的这场攻坚战已经发出了总动员令,祝福革命老区的发展越来越好,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新华视点邬慧颖
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多脱贫户,他们珍惜当下的生活,并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近年来,赣州通过产业扶贫、创业扶贫、旅游扶贫等,帮助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凤凰网曾昭明
这次“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我看到的是当代中国最基层农村的希望。城市发展了,农村也在发展。最偏远的地方从过去就从未被抛弃,国家在等待一个时机,让整体都发展起来。而现在,这一步正在进行。
3新闻路:笔力透纸背,温暖抵人心
红色历史是一部生动感人的教科书,新长征路上,每位都在行走着、思考着、实践着,如何传递长征路上的温暖故事,怎样呈现精准扶贫的崭新面貌,能否利用手中设备展现直抵人心的报道。
中国网信网马頔
重走长征路,是精神的洗礼,是灵魂的升华。正如31年前走完长征路的罗开富老师所说:“感谢今天你们来了,因为你们能来重走长征路,就说明我们新闻界后继有人了。如果这一路下来,你们黑了、瘦了、性格变了,你们就成功了。”首站落幕,但长征精神,永远在路上。
人民论坛网常妍
这次采访,5天3市2县,20个采访点,如果说不累那是铁人。奔波在路上,对比当年红军长征,我们能够吃饱穿暖住在屋子里,前无堵截后没追兵,更没有同伴伤亡这么冲击内心的事情,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下,还有什么脸面不去艰苦奋斗,努力实现梦想?
中青在线李想
新闻的意义莫过于用被大众喜爱的文风,纪录人们心中的暖故事,让屏幕那头的网友也感受到温度的存在。
光明网李政葳
在某个纪念馆门厅里,八个大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让我颇为触动,我想这句话最为适合新闻工作。这次采访也让我深刻领悟到脚底板出新闻的真理,从而对新闻事件的思考、写法、文字都能带有泥土的芳香。假如10年后,我还是一名,期待在2026年长征胜利90年之际,我还能再度踏上这片红色热土,感受这里的新变化、新发展。
【传播君按】江西之行,长征精神已在走访与思考中注入每位的血液和灵魂。行程紧凑,白天奔波于采访,夜晚熬夜听录音写稿件,作为一个媒体人,们唯有用手中的笔去抒写那壮怀激烈的青春,无论是红军战士的青春,还是新时代青年的青春,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充满舍我其谁的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