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的通道县,红军长征时期曾在这里召开“通道会议”,会议促成了“通道转兵”,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目前,该县尚有贫困人口三万多人,在该县县委书记印宇鹰看来,要实现2018年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全县在扶贫模式上就必须创新,要有自己的法子,“坚持造血式扶贫思路,采取农民点餐的培训方式,群众需要什么内容,我们就提供什么培训。”(8月31日红网)
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很多,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扶贫干部带着项目而来,围绕项目制定各种配套措施,将贫困人口纳入到项目中来,以此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另一类则是来了之后先搞一番调查走访,了解一下群众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扶贫思路,推出扶贫项目。
这两类方式都曾发挥过并且仍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并让大量的困难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但是,这两类方式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扶贫过程中往往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群众往往是被动地被纳入到过程中来,这样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一些项目未必适合当地的情况,导致项目产生的效果“灵光乍现”之后很快便不再能发挥作用,甚至在项目失效后使脱贫群众再度返贫;另一方面,一些项目虽然适合当地大多数贫困群众的情况,却未必适合小部分贫困群众的特殊情况,导致部分群众难以从中受益,迟迟不能脱贫。
实际上,脱贫攻坚阶段,所要面对的很多贫困群众,其脱贫难点正是在于这样的特殊性。而找到针对性的办法,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特殊的问题,正是“精准扶贫”战略和“不让一个人掉队”决心的其中应有之义。
通道县的做法,除了“千名干部包万户”结对帮扶活动和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外,还在“造血式扶贫思路”的落实上采取了“农民点餐的培训方式”,即“群众需要什么内容,我们就提供什么培训”——这一做法为上述扶贫中的“特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路径。
“点餐式培训”是对贫困群众在扶贫工作中主体地位的尊重。居于扶贫工作中心位置的是谁?不是扶贫干部,不是扶贫项目,而是被帮扶的贫困群众。“点餐式培训”是对群众自身就有的脱贫致富愿望的信任,相信群众在奔小康之路上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群众自己更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欠缺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让群众“点餐”,可以让扶贫更加“精准”,有的放矢。
“点餐式培训”体现的是对群众自身的创造力的信任。被激发起内在热情的脱贫致富,才是可以持续的脱贫致富。很多传统的扶贫方式之所以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于那种扶贫方式过多注重形式上的变化,如改善了住房条件、多养了几头牲口、多种了多少经济作物等,却没能激发起贫困群众自身的积极性,没能增强贫困群众自身所渴望具有的能力和技能,从而导致效果不佳。
“点餐式培训”体现的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增强。群众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而不是我给什么,你就必须接受而且只能接受什么,这既是对群众主体作用的尊重,更是政府部门自身角色的转变,是服务意识的提升。政府角色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反过来又会增强政府与群众的互动,促进群众需求的满足,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
在服务意识增加的政府部门和积极主动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的合力互动下,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将不再是梦想。
文/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