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精气神足了,产业扶贫方可行稳致远

来源:红网 作者:肖襄 编辑:夏熊飞 2016-08-28 14:09:15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28日,红网刊发“新长征路上”系列报道之二:《产业扶贫重塑精气神 凤凰雄龙村告别“望天收”》。

  之前的雄龙村,种田等老天下雨,脱贫靠上面拨钱,或者干脆抛荒“歇着”…… “望天收”不单指田地,也反映了穷久了无可奈何的部分群众心态。而如今,“精气神变了”,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驻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唐德安告诉时刻新闻记者。他说,精准扶贫不是给票子上项目,更要注重为村民们创造脱贫致富的基本平台和必要条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激活群众的自生动力,“不靠天,靠自己”。

  路宽了、水通了、灯亮了、房子翻新了、手机也有信号了……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之后,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最大的变化不止这些,更在于“有了精气神”。 不再“望天收”,而是懂得了“靠自己”才是最靠谱的脱贫之道。

  雄龙村是凤凰县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村落,海拔高、自然条件不佳,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这里的贫困有可能会一代一代、长久沿袭下去。扶贫工作队的进驻,就是打破贫穷代际传承的外部力量。事实证明,这股外部力量的介入,确实产生了让人惊叹的蝴蝶效应,不但村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也有了质的完善,也给了更多村民“留下来的理由”。

  但我们知道,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扶贫工作队也不可能永远驻扎在雄龙村,工作队可以扶上马、送一程,但以后的更长远的路还是得靠每一名雄龙村的村民自己去走。也只有他们自己有能力走好走稳了,小康才是长久可持续的,返贫的概率才可能降至最低。

  精准扶贫最忌讳的就是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也在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中存在。出现这种尴尬的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只注重了物质层面的扶贫,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扶贫。精神扶贫的效果或许不如物质扶贫明显,但一旦取得成功,即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雄龙村的产业扶贫之所以能取得喜人的成绩,关键就在于扶贫工作队在抓产业扶贫的同时,没有放松对村民精神层面的扶贫。玉竹产业尽管前景颇佳,但要3年后才能兑现收益,为了激发村民的热情,工作队和合作社商定,“收获前每年按每亩3000元的标准预支部分收益”。触手可及的不菲收入,对“穷惯了”的雄龙村村民的触动有多大,可想而知。小小的一项预支政策,却激活了一池干事脱贫的春水。

  除了收入方面的激励,工作队还让村里通了4G网络,让村民告别了“失联”的状态。有了网络,就能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既能感受到自身的差距,从而“知耻后勇”,奋力前行,同时也能博采众长,掌握到更精准脱贫的方法。此外,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图书室,也是精神扶贫的重要载体。

  所有这些,都是雄龙村精气神越来越足的原因,而这越来越足的精气神必将成为雄龙村日后产业扶贫得以行稳致远的保障与内生动力。一个精气神愈发充足的雄龙村,脱贫奔小康之路必然能走得更顺畅,而其中的各项精神扶贫精准举措,也值得其他地区在扶贫工作中加以参考与借鉴。

  文/肖襄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