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借据
湖南日报记者 张斌 通讯员 徐宝来
实习生 易奕
作为一张红军借据,我如今横卧在汝城县档案馆。80多年过去了,我土纸做的身躯已变得发黄,边缘部分已被驻虫噬掉,但身上的毛笔字迹依旧工工整整。每当霜叶红尽,我尘封的记忆总会穿越时空慢慢苏醒。
1934年11月,正值秋末,寒气初起。在汝城延寿的官亨村,红军长征先遣部队正努力向西行进。
在敌人的封锁下,战士们几天几夜没有进食。而不明真相的当地瑶民,都躲进了山里。
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在村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严令战士不得在农户家借宿,更不得私拿农户的一钱一物。见红军秋毫无犯,东躲西藏的瑶民放心地回到瑶寨里。
见红军几天没有吃东西,官亨村德高望重的胡四德召来族人商讨,从各家各户一共筹集来105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送到红军司务长叶祖令手中。一位姓杨的老大娘还特意把仅有的高粱、玉米做成糍粑干粮送给红军。捧着沉甸甸的粮食,叶祖令的双眼湿润了。
后来,敌人从三面夹击红军。瑶民们自告奋勇,主动给红军带路,做担架抬伤兵、治疗伤员,在村宗祠、凉亭生火取暖煮饭。在瑶民的帮助下,红军血战3天3夜,以惨烈代价取得胜利。
红军撤出向西转移时,叶祖令在村宗祠旁找到胡四德,恭敬地行了个军礼:“现在红军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钱还清您的损失,报答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实在欠您太多了!”他解开上衣军扣,从左胸褡布里拿出土纸,在祠堂桌子上蘸笔写了起来:
“借据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
此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具借人 叶祖令
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写完后,叶祖令在左下方盖上印章。我就这样诞生了。他将我郑重交给胡四德,承诺革命胜利后一定兑现。感动得胡四德不禁眼圈一红。
红军转移后,白军用枪把瑶民们赶到村宗祠内威胁恫吓。胡四德赶紧偷偷将我藏了起来,连自己的家人、孩子都没有告知。藏在墙洞里的我,便守着这份承诺,苦苦盼望着主人叶祖令的归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1996年暮春,正在休息的我,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墙洞打开了。原来,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民胡运海正在老屋里砌新灶,他正是胡四德的孙子。当他把老灶墙上的那层黑壁铲掉时,发现了装我的锈迹斑斑的铁盒。
随即香港收藏商要高价购买我,但胡运海谢绝了,将此事层层上报。很快,事情有了回音:“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苦等的人儿没能活着回来,我伤心欲绝。可喜的是,上级要求按现价折款,由汝城县人民政府向胡四德唯一继承人胡运海归还1.5万元人民币,兑现了叶祖令的承诺。拿到钱的那天,胡运海将其中的13930元捐献给村里新建学校……
如今,胡运海已经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只留下爷爷当初收藏我的那个老屋墙洞。不远处村宗祠的墙上,张贴着胡四德带领乡亲帮助红军的绘画。当年战斗激烈的青石寨已是郁郁葱葱,它们与山下新修的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纪念碑远远相望,荡气回肠。而我静静地躺在汝城县档案馆,向来往的人们讲述这个传奇故事,传递着延寿瑶民与红军不怕牺牲、勇抗顽敌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