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奥运竞技要有“输得心服口服”之胸怀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夏熊飞 2016-08-16 00:02:10
时刻新闻
—分享—

  里约奥运会赛程已过半,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数上呈现对美国的追赶之势。在多个尘埃落定的比赛项目,裁判原因成为舆论聚焦。

  在女子单项预赛中,商春松和范忆琳高难度低失误的成套动作均得到了离谱的低分。对于中国女子体操遭受到裁判不公平待遇,央视体育频道持续两天进行相关报道。在高速摄像机一帧一帧的回放录像中,中国媒体在抽丝剥茧地寻找比赛真相。然而,这并没有用。比赛的结果无法更改,中国队甚至连“秋菊打官司”的机会都没有。

  在对裁判质疑的众声喧嚣声中,有一个输掉比赛的声音却掷地有声。它来自中国蹦床运动员董栋。这位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最后输给白俄罗斯选手。赛后董栋极力称赞对方“我觉得是输得心服口服,因为他非常非常的棒,完成得非常漂亮。”

  蹦床同样是需要多名裁判打分的运动项目,在比赛中受到人为干扰的因素也很多。本届奥运会比赛,著名蹦床运动员何雯娜就因为自己得到意料之外的低分,心灰意冷,几近退役。在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董栋还是以“输得心服口服”来致敬对手、尊敬裁判。这种表达,看似低调,却是很大的务实。

  奥运竞技,本来就是全要素的激烈比拼,裁判打分绝对有重大权限。但凡优秀的运动员,都会考虑到这些场外因素,所以,才会要求运动员加强自己的硬实力。而所谓的硬实力,就是在征服对手的同时,还得征服裁判、观众。有这种认知,才有底气去面对风云突变的奥运赛场。

  里约奥运会上,男子万米比赛中的英国选手法拉赫,以及男子竞走比赛里的中国选手王镇,在比赛过程中都遭遇到“黑脚”。但凭借着绝对实力,两个人从掉队、赶超到最终夺冠,上演了睥睨场外因素的“王者归来”,让其他人输得心服口服。这种竞技的实至名归,才是奥运的最好注脚。

  把没有获得名次原因总是丢到裁判偏袒这个“篮子”里,最终是在死磕自己。因为,当事人将从此患得患失,认为“台下十年功”比不上“裁判台上一分钟”,继而丧失了竞技生命的信心。如此一来,还真不如“输得心服口服”,不破不立,把失败的心理负担丢下,去打造自己的绝对实力,并寄望下一次的国际赛场。

  上届伦敦奥运会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上,中国组合被判莫须有的犯规,痛失到手金牌。今年里约奥运会上,宫金杰和钟天使卷土重来,一举夺冠,完成中国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所以,只要努力,还是要相信体育竞技的“好人有好报 ”。

  文/谢伟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