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夏安民:应恢复洞庭湖“中国第一湖”的地位

来源:红网 作者:夏安民 编辑:许敏 2016-08-12 11:07:0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本文根据岳阳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书记夏安民在“第二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标题为编者所改。对此,专家和媒体有赞有弹,欢迎讨论。

 

 

  我想就洞庭湖生态与文化建设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应该为洞庭湖的地位、排名正名,恢复洞庭湖是中国第一大湖泊的地位。洞庭湖大还是鄱阳湖大,我坚持认为洞庭湖是第一。提出洞庭是第二大湖,始作俑者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个儿童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此后,谁也没有勘测丈量,就竞相引用,以致谬种流传。我看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因为明清时期的洞庭毫无疑问是第一大湖,解放初期4350公里,也是第一大湖,现在提出洞庭是第二大湖的说法,我不这样认为。以岳阳为例,岳阳的很多内湖都没有算到洞庭湖的面积里来,这些内湖,原本都是洞庭湖的枝桠,现在虽然被大堤隔开了,但是,还是有闸门连着的。另外,从流域面积来讲,洞庭湖也应是第一大湖,洞庭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鄱阳湖只有16万平方公里。再者,从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说,洞庭湖更是第一大湖,洞庭湖应该是天下无人不知,但鄱阳湖很多人都不知道,甚至问鄱阳湖在哪里还要上个地理课。现在学界和媒体有一部分对此有认识,但是有大部分的人还是把洞庭湖当做第二大湖,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它影响到国家对洞庭湖的支持力度,也影响到洞庭湖的发展程度,所以我提出这个问题请媒体和专家来讨论。

  第二个问题是洞庭湖发展和建设,亟需传承和提升文化影响力。其一,要推动洞庭湖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以文化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过去的洞庭湖,是一湖文化、一湖诗词。很值得挖掘。特别是在旅游产业这个领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其二,我们要传承洞庭湖的文脉,多打造有关洞庭湖的文化精品,提高洞庭湖文化软实力。现在的洞庭湖,写它、歌咏它的人不多,即便有作品,也不可以传世,没有影响。天下文人应该来写天下洞庭。这么好的题材,不写是浪费,不利于继续保持洞庭湖的知名度,进而不利于其发展。搞不懂的是,一些知名企业,放着祖国名山大川的名字不用,非得叫个“阿里巴巴”“亚马孙”不可,莫名其妙。

  第三个问题,洞庭湖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保证大堤固若金汤。今年的汛情说明,即便有了三峡,洞庭湖也并不可以高枕无忧。同时,国家层面应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比如洞庭湖的河沙,岳阳每年产出将近亿吨,大部分用到外省市的建设,洞庭湖却挖得百孔千疮,应该有补偿。还有麋鹿、候鸟,吃洞庭湖地区的庄稼,这些国家都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