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樊杰: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来源:红网 作者:樊杰 编辑:许敏 2016-08-09 14:51:3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本文系“第二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上图)所做的讲话摘要。作者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蓝本,谈了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空间开发制度方面的一些内容。

  (白鹤在鄱阳湖湿地飞舞。图/新华社)

  湖区无论是作为生态经济区还是城市群居区,还是精准扶贫的欠发达地区,不管哪一种区域类型的发展总是要在国家这个大制度发展条件之下,来进行对它战略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定位,所以把握国家制度的整体变革,把握国家整体发展带来的机遇,这是任何一个区域做好自身规划、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自身发展做出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我想借此机会,把这些年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空间开发制度方面的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跟大家交流。

  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制度从四个方面做一个阐释,即基础制度、观念制度、配套制度和支撑体系建设。其中决定中国最基础的制度我们称之为主体工程区制度,主体工程区主要解决的就是科学设计,把中国应该保护的地方合理地保护下来,把应该集聚开发的地方开发,采用不同的政策和设计给予支持,集中集聚集约地进行发展。

  大方面来说,中国的主体工程区大致分为两类,即保护类和开发类,从研究的视角,我们的国土区域又可划分为城市化地区、粮食安全地区、生态安全地区以及遗产保护地区,从政策的视角进行重新的合并,把城市化地区一分为二,一是已经进入发展进程今后主要以优化为主的优化开发区,第二类是依然要承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区域的重点开发区,把粮食安全生产区和生态安全区合并为限制开发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

  主体工程区面临的问题,第一就是如何真正实施主体工程区的规划,落到实处,另外一方面是如何健全其配套措施,使得主体工程区在规划过程中既能满足到国土开发的整体优化,同时能满足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等多重要求。按照这样的思想,主体工程区在做的两件事情就是制定配套完善的政策和补助补贴制度,这也是主体工程区成为中国国土开发基础制度的原因,另外也是因为主体工程区制度未来会牵引着中国一系列制度改革,因此它是一个前提和基础制度。

  对国土空间的整体安排和统筹,主体工程区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对中国整体的格局进行了总体上的区划,这样的划分对中国国土的战略发展进行了基本的确定。另一方面,它能对每个区域的划分做到精准定位,配合其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式,促进精准扶贫,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水平。

  那么如何监督主体工程区的实施呢?其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这是关键制度,它用来保障主体工程区实施的动态监测和考核,以及对未来政策调整的依据。环境资源评估,很大一部分就是监测和解决城市人口等带来的一系列超载问题,怎么通过国土空间开发和整治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这是中央十分重视的,对此投入的资金和人才力量十分巨大。资源环境承载力被纳入国家重点考量研究范围之内,这是时代背景做出的要求,第一个背景就是我们过去忽略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牺牲自然环境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带来发展的一系列失误,第二个背景即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就地选址和搬迁的选择,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不能不科学的看待问题,解决这个矛盾以后,中央意识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依据。

  其二,配套制度的空间规划。立法为本,规划先行,目前我们国家做得比较好的是机构健全、政策倾斜、投资促进等等,但立法和规划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穿着新鞋走老路”,分不清矛盾和重点,其实在整体空间上来看,这些问题是根本不衔接的,由于我们的工作机制没有现代化,理念的现代化真正落实到工作实处,其实是有很大忧虑的,所以现在必须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个问题,健全规划体系。在未来做好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原则,法制化和科学性,对于空间规划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理论和方式,而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出创新,对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建设中国美丽家园上这点是关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