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8月5日电(记者 杨佩颖)时隔八年重返奥运赛场的中国女足于北京时间8月4日3点迎战东道主巴西女足,打响了中国代表团里约奥运会的第一枪。
虽然以0-3落败不敌老牌劲旅巴西女足,但中国女足的姑娘们在绿茵场上敢打敢拼,无论是抢断,逼防,还是拦截,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即便输了,也虽败犹荣。
8月4日,在里约热内卢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的奥运会女足小组赛首轮比赛中,东道主巴西队与中国队比赛。 图片来自新华社。
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队长李冬娜说,“球队现在非常团结,而且已经做好了与巴西队的比赛准备,球队中不只是我,每个人都希望能倾尽全力去维护和帮助这个团队!”惨败巴西队后,李冬娜表态称:即使是输了球,中国女足也会抬头挺胸,全力争取赢下后两场小组赛。
这种自信体现在众多中国奥运健儿心中。
中国跳水队8月1日凌晨抵达,当天他们就来到玛利亚·伦克水上项目中心的露天泳池进行首训。连续四年参加奥运会的吴敏霞说:“奥运会跟一般比赛不一样,我不希望自己太关注结果,而是要把过程做好。”
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表示,“为了应对里约的天气和室外比赛,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此前我们队伍在广州的室外池训练很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广州的气温很高,和里约天气的变化莫测有所不同。我们现在来到里约,就是要尽快适应这里的比赛场地和气候。”。 应对里约捉摸不定的“孩子天”,中国跳水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再次带领中国女排参加奥运的郎平自信的表示,中国女排近期的训练情况不错,来到里约之后在赛前也安排了时间比较长的训练,相信中国女排会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里约奥运会开幕在即,中国奥运代表团各项目队正陆续抵达巴西,他们为出征里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此次奥运之行充满了期待,更对自己和团队充满信心。他们积极备战,蓄势待发,将在南美洲这个充满热情的城市上演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
中国人特殊的奥运情结
这是奥运健儿的期待,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期待。
“里约奥运,中国加油!”这样的口号,这样的标语出现在中国各种社交媒体和公共场所,这是人民心底的祝愿。
“记得那年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折桂,那年,奶奶和父亲熬夜看中国女排,我当时虽然不懂排球规则也跟着看,从他们的表情来判断,他们喜悦,我就知道这个球赢了,我也跟着兴奋!”90后小伙刘浩(化名)回想着第一次对奥运的记忆,那时他才十岁。
谈到08年奥运会,刘浩说,“那是我和奥运接触最多的日子!”
“那会儿正值暑假,家里的电视机24小时开着,CCTV5,有中国队参加的赛事,都看了,也是我和父亲度过的最后一个愉快的夏天!”
2012年奥运会,是刘浩备战高考的时期,即时没有时间看直播,他也每天刷新闻,看看中国能再得几金,他说最遗憾的是中国女排输给了日本,那场球,是用手机刷的文字直播,那场球刻骨铭心。
像刘浩一样,每个中国人都有着这样的奥运经历,不得不说,中国人向来是有奥运情节的,看着一场场比赛,他们有时激动,有时呐喊,甚至蹦起来跳起来,似乎每一场比赛都和自己息息相关,每一次胜利能都触动心中的兴奋点。
奥运精神助推中国体育发展
转眼2016,里约奥运即将开幕,中国加油!
途经巴西300多个城市后,里约奥运会圣火于8月3日抵达里约热内卢,让巴西进入“里约时间”,与此同时,北京似乎也进入了充满奥运的盛夏。
把人们的思绪瞬间拉回到了2008年的夏天,那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中国人却信心百倍,举全国之力成功举办了世界奥运,其组织有序、气魄之大令世界震撼,中国志愿者也成为了世界奥运的一张名片。那年,“感动中国”的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中国人用坚忍、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世界人民看到了最好的中国。而其中的奥运理念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今年奔赴里约的中国代表团中有几位00后的身影,出生在新世纪的一代将首次站上了奥运的舞台。415名运动员中,平均年龄24岁,最大的39岁,最小的仅14岁。而且73%的运动员是首次参加奥运会。
这意味着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新老交替已在无形中完成。
截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中国代表团在9次出战夏季奥运会中一共取得201金、146银、126铜的骄人战绩。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在赛场之上的奋力拼搏,更离不开中国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进步。
2015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中国足球崛起开始从娃娃抓起。
中国体育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场成为公共资源,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获得健身机会……2009年国务院批准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中国在全民健身方面不断进步,让中国越来越接近“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终极目标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通过参加体育运动,懂得了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意义。
共享奥运精神 体现大国风范
在体育竞技中争夺奖牌、为国争光,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从来都不止这些,奥林匹克精神助推着中国体育腾飞的同时,也让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理性、自信、从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更加全面地融入世界,中国的发展更加具有包容性,中国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共享发展,这折射出中国的自信、开放、包容和共享的精神和理念。
1984年,跳高名将朱建华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意外”丢金,让他在回国之后承受了很多额外的压力。如今没有人可以指责那个年代、那些人的做法,因为“唯金牌论”曾经是中国体育界一个难以回避的现象。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唯金牌论”已经渐渐被中国体育人,乃至所有国人所抛弃,更多的人学会了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胜负、用欣赏的心态去面对竞技体育。
这份自信、开放、包容、共享的精神是新时代下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体现,并且已经在奔赴里约参赛的奥运健儿身上有所体现。
连日来,不少媒体报道里约奥运会的比赛场地脏乱、奥运装修“豆腐渣”工程、治安混乱等各种准备“不完备”,甚至有些国家的奥运代表团拒绝入住奥运村,但中国奥运代表团却没有抱怨没有反感。
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称,中国奥运代表团赴里约奥运村后,采取了合作态度。对奥运会准备的不足之处,中国奥运代表团能自己克服的就自己动手与组委会一起解决问题,表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理解和包容,体现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