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忆岁月峥嵘,万里行程,硝烟滚滚。80多年前,英勇的红军将士翻雪山、过草地,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无数优秀的湖湘儿女,在这一举世闻名的徒步远征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80年过去,长征亲历者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长沙晚报》今天起推出“永远的丰碑·薪火相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报道”,与你一道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荣历史,分享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传承伟大而宝贵的长征精神。
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袁村平
“父亲参加革命早,一生屡立战功,曾经六次负伤。和他一起冲锋陷阵的很多战友和一些部下后来都当了将军,不过他对这个看得很轻。”7月28日,在浏阳城区马鞍山小区的一栋普通房屋中,56岁的朱桂俭翻出与父亲有关的书籍、照片和物品,平静地讲述着父亲传奇般的故事。
他的父亲朱水秋,随叶挺参加北伐战争,参加过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一起上井冈山。长征途中,时任红二师六团团长的朱水秋奉命率部攻打遵义县城。他派人乔装敌兵诈开遵义城门,后续部队如潮水般攻入城内,上演了一出“智取遵义城”的佳话。中央军委纵队随即入城,在此召开了被誉为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
篾匠参军,一生曾屡立战功
“我老家在浏阳市淳口镇林家村,父亲1909年出生(书上错为1910年)。因为家里穷,他小时候读了半年私塾就辍学,然后跟着大伯父学篾匠。”朱桂俭翻开一本《浏阳英雄儿女传》,一边看一边说,“他17岁时就不做篾匠,当兵去了。”
1926年7月,叶挺率北伐军进入浏阳,在县城休整、扩编。对军阀混战早已不满的朱水秋报名参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补充连,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独立团开赴湖北后,朱水秋不久便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战斗。1926年9月的一天,为攻打军阀刘玉春所占据的武昌城,独立团选派数名精兵乘夜爬城,朱水秋就是其中之一。当天深夜,他们扛着楼梯,潜至城垣下,悄悄登城。未料正待移梯下城时,敌人发觉并拼命狙击,朱水秋左臂中弹,血流如注。
撤回营地后,朱水秋接受治疗,半月后出院。这次爬城虽未成功,但他因沉着勇敢受到表扬,被升为一等兵。
“父亲一生当中受过6次伤,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左胸中弹,差点就打中心脏。”朱桂俭说,那是1930年7月红军攻打长沙时,朱水秋所在的红军部队奉命追赶残敌,在猴子石附近与敌激战,朱水秋不幸负伤。因当时医疗水平所限,此次所中子弹留在朱水秋左胸侧近30年,一直到1959年才动手术取出来。
因为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朱水秋获得诸多荣誉,其中包括1933年在井冈山时期被授予的三等红星奖章。
奇袭伪装,一举攻下遵义城
从北伐、南昌起义,到井冈山,再到长征,朱水秋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战斗,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数攻打遵义城的战斗。对此,在《红旗飘飘》《聂荣臻回忆录》《智取遵义》等多部作品中都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智取遵义》一书的作者为曾保堂,江西人,开国少将。1935年1月攻打遵义城时,26岁的朱水秋任红二师六团团长,曾保堂为该团一营营长。
在朱桂俭家中墙上,挂着一幅步兵第一0八团(原红军总部特务团、朱德警卫团)建团43周年大会全体代表合影。照片摄于1978年,朱桂俭当时跟随父亲前往江苏新沂参加了活动。“父亲右手边第二位就是曾保堂。当年我父亲身为团长率六团进攻遵义的时候,就是他带着俘虏化装成敌军诈开城门的。”朱桂俭说。根据朱桂俭的讲述和浏阳党史办提供的资料,朱水秋率部攻打遵义县城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时任红二师六团团长的朱水秋率部奉命先行。几次战役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贵州黎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下一步夺取遵义,并命四团抢渡乌江架桥,六团直攻遵义。
朱水秋率第一营和侦察排为尖兵,政委和参谋长率二、三营为后卫,渡河后,行15公里,遇敌一个外围营阻路。12月4日清晨,天下大雨,朱水秋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奇袭,敌军溃败。
1935年1月6日,朱水秋对俘虏兵做好工作,将俘虏组成一个排,由一营营长曾保堂带着侦察排,全部换成俘虏的衣服,由俘虏兵带路前进。红军伪装混入遵义城后,城外20多个司号员齐吹冲锋号,红军一举占领遵义城。
“当时六团做了两手准备。争取诈开城门;如诈不开城门,就强攻上去。”聂荣臻元帅后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我父亲所在的六团善于打攻坚战,在长征过程中是在前面打仗的开路先锋。”朱桂俭说,在中央指挥下,朱水秋率部在新田、觉山、黎平、遵义、腊子口先后取得五次意义重大的胜利。
对话
“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记者:根据资料记载,你父亲到达延安后,调任八路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总部特务团团长),此后还一度担任五台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后来为什么没有继续留在部队?
朱桂俭:我至今还珍藏着父亲当特务团团长时佩戴的布胸标,你看上面写着:“朱水秋,陆军第八路总指挥部特务团团长”,胸标上显示佩用时间为1937年。不过,到了1938年,因身上未取出的子弹导致旧伤复发,他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病,后留在湘鄂赣特委工作,任军事部长。
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时,我父亲因公外出幸免于难。后来他回到家乡,经特委批准成立淳口特别区委,担任书记。
记者:如果不是身体原因,你父亲的军旅生涯也许会不同?
朱桂俭:我父亲参加革命早,但因为伤病原因,50岁左右就离休了。他长征时的许多战友,甚至一些部下,后来都成了开国将军。但是他对这个看得很开。他总说与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当然,10多年的戎马生涯是他一生的骄傲。那时,别人一喊“朱团长”,他就精神焕发,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
记者:在平时生活中,父亲对你们要求严格吗?
朱桂俭:作为老一辈革命者,父亲非常讲原则,对我们子女要求很严格。我的七个兄弟姐妹中,除了大姐当年考上大学在浏阳组织部工作算干部外,其他有的是养路工,有的守仓库,有的在乡下务农。不管干什么,父亲总教导我们,最要紧的是踏实做事、本分做人。
在生活中,父亲又是个很随和的人。离休之后,父亲有时会到各个学校给孩子们讲讲革命故事,同时尽自己所能帮助老家建学校。1994年父亲去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