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22日-24日,新世纪第六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暨第十一届红辣椒时评研讨会在湖南益阳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后备力量的培养。涂光晋、赵振宇、鄢烈山、曹林、杨耕身、陈庆贵、李思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高校教授、媒体评论员、评论作者齐聚一堂,为新闻评论后备力量的培养建言献策。以下为浙江理工大学传播系主任、评论家陆高峰在会上的发言:
(浙江理工大学传播系主任、评论家 陆高峰)
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关于新闻评论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作为地方理工大学的原因,新闻评论只是作为新闻传播方面一门选修课,从课程性质上来看,新闻评论并不是很受重视。我是从写评论,做记者,再到编辑一步步过来的,知道评论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很多时候,是靠自己训练磨练达到写好的境界。比如这次获奖的王言虎,实际上他是历史系的学生,他有这方面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训练也能达到写好评论的目标,同样,评论如果只停留在教学理论上没有实践的话,是永远都达不到写作的目的的。
如何加强评论写作的训练,我会要求同学们每周下课都写评论,组织小组讨论并评价,以此来达到提高的目标,同时,也会请业界专业的评论写作者来我们学校开展新闻评论的讲座,拓展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跟其他教新闻评论的老师交流的时候,有一点我触动感受特别大,他们会要求学生必须有刊发的评论,否则这门课程就会以不及格论处,这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训练他们写作能力。
另外,关于新闻评论的培养理念问题,很多时候,这门课培养训练的并都不是专业的新闻评论员,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但最起码的是,经过新闻评论的训练,学生能够理性清晰地看待问题,具备基本的新闻评论素养。中间层面从事记者编辑的,同样需要评论头脑素养,而更专业更高端的,就是有写作兴趣的专业评论员,新闻评论无论到达怎样的境界,它对人能力的培养都是巨大的。
而关于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我也有几点反思。现在究竟有多少社会问题是通过新闻评论解决的,很多时候是通过新闻,并非评论。很多评论写作员都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上升,没有思想,仅仅停留在表面,还有就是为了挣取稿费,关注写作技巧而没有真正的社会责任。另外,写得多看得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没有关注评论本身,为写而写,甚至可以形成一个直接套用的写作模板,这对评论写作是一种伤害。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文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