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网络新骗局:注册关键词 可赚上千万回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申卉 陈忧子 编辑:余艺丹 2016-07-11 09:52:25
时刻新闻
—分享—

周阿姨出示各种注册证件。

  有市民投资近10万元购买 怀疑受骗报警

  “花几万元购买网络关键词,可能为你带来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收益。”当这种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会心动吗?日前,家住广州番禺的周阿姨听到这样的宣传后,就花了近10万元购买了几个网络关键词,打算等关键词升值,以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高价卖出。但如今,周阿姨不仅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获利,还负债累累,怀疑自己遭遇了骗局。

  家住广州番禺区的周阿姨今年63岁,在钟村经营一家装饰材料店铺,做地板生意。为了给自己的商铺打造“线上平台”,增加网络曝光率,她这几年一直为此忙碌。

  在周阿姨家里,摆放了名目各异的证书——“关键词注册证书”“域名注册证书”“移动App服务证书”“网站建设书”……为了这些证书,她前后花了近50万元。如今,她坦言这一切像一堆废纸似的,不仅没给她带来半点收益,还可能面临着投资打水漂的困境。

  近10万元注册关键词

  对方说,如果注册的关键词成了“热词”,会吸引买家来收购,价值达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

  事情要从2011年说起,周阿姨偶然收到短信,有网络公司实名邀请她参加在广州五羊新城某酒店召开的网络经济峰会。对方称,峰会免费入场,将研讨互联网经济下,中小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寻找发展机会。

  “我们对网络什么都不懂,但现在都说是互联网时代了,也希望我的企业能线上线下一起发展,想要学习学习。”于是,周阿姨欣然前往,却没想到这成了她噩梦的开始。

  会上,“专家”告诉参会的学员,要想在互联网经济中赢得机会,就要懂得在互联网打开知名度。线下商家可以通过购买注册“网络关键词”来增加企业在网上的曝光率。不仅如此,如果注册的关键词打开了知名度,成了“热词”,还可能吸引买家来收购,价值达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不等。

  周阿姨坦言,自己对科技、网络都是一窍不通,但听说不仅能打开销路,还可能赚大钱,自己心动了。

  她说,2011年4月,她在一家名为“宜×”的科技公司分别花3万元(10年)和6000元(2年)注册了“复合地板”和“地板超市”两个关键词。第二年,她又在另一家名为“中×”的网络公司,花6万元(3年)购买了“旅游超市”、“地板超市”两个关键词。

  “公司说不仅能帮我打造网络平台,每年还可以有广告分成。”周阿姨说,对方还告诉她,公司与很多大的网站都有合作,能够让搜索引擎将这些关键词“推”上去。

  转让一次都没成功过

  而且,她还为了办理相关认证手续、合作开发等,前后投入20多万元。

  很快,周阿姨就等到了“传说中的高价转让”。注册关键词没多久,她就收到了不少网络公司的“电话轰炸”,声称希望收购她手中的关键词。“四川、武汉、北京、上海什么地方的都有,有网络公司说,有香港集团想以1000万元收购我手上的关键词;也有的说,大连的一家石化集团想以800万元的价格转让我的关键词。”

  然而,这么多年来,周阿姨一次都没有真正转让成功过。

  周阿姨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最终没实施的转让关键词“三方协议”。文件中称,周阿姨将通过郑州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复合地板网”的关键词资源以350万元人民币转卖给北京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周阿姨说,手握这些“热词”,每一次她都以为“赚钱机会”就在眼前,但她跑遍了全国却没获得一分钱的转让收入。相反,她还为了办理相关认证手续、合作开发等,前后投入20多万元。

  周阿姨说,各种认证手续、合作开发的名目繁多,“什么打开5G端口,开发行业平台……”虽然年过六旬的她对此一窍不通,“但对方打着工信部扶持中小企业、打造民族行业平台的名义来忽悠,听起来都很有前景。”而当办完认证等手续之后,她却发现,买家总会以各种理由搪塞,像是说手续不齐全等拒绝交易。

  “前后有票据的就花了48.6万元,全都打了水漂,欠了银行一屁股债。”周阿姨说。为了买“网络关键词”,自己办了六七张信用卡来周转资金,如今已经欠下30多万元。周阿姨称,为投资的事,她已被家人责怪。目前,她已向南村派出所报警。

  中介公司:“你遇到骗子了”

  周阿姨称,她曾在广州一家名为“中×网络”的公司购买关键词,但去年10月已经中止了合同,对方也退给她部分款项。

  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显示,公司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搜索引擎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据新京报报道,今年6月,中×网络由于“公司客户和投资者的多封举报信反映其存在诸多的问题”而被“踢出”新三板创新层。据了解,中×网络是唯一一家因“公司客户和投资者举报反映其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等”而调整出创新层的企业。

  记者查询后发现,该公司旗下有关键词交易平台,的确挂出了各种关键词出售的信息。在平台上,也有周阿姨的两条“关键词”,分别以8万元和9万元正在出售,不过订阅量仅是个位数。而针对周阿姨所言,当记者向该公司提出采访要求时,对方却声称不接待记者采访。

  随后,记者又按照周阿姨提供的“三方合同”,致电当中的中介方郑州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想要购买周阿姨“关键词”的北京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没想到,刚接通郑州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康总,对方就大吐苦水:“你遇到骗子了,最近我们总是接到这样的电话,但我从来没有发过这样的协议。”

  随后,记者联系北京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客服也表示公司从来没有“相关业务”,也不可能购买这类关键词。

  专家:关键词无法定垄断权

  工信部互动媒体产业联盟数字文化产业工作组组长包冉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说,通过关键词竞价的确是网络搜索引擎的收入来源之一。然而,主流搜索引擎绝不会将网络关键词包装成投资产品进行售卖,提醒投资者警惕陷阱。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永江介绍,在周阿姨的案例中,如果网络公司从售卖关键词到询价都涉及串通的虚构事实,导致投资人做出错误的行为,这的确构成诈骗。不过,如果各个行为属独立的个体,网络公司也的确帮投资者进行了“平台维护”,就只能算是商业行为,很难确认投资者是落入了诈骗陷阱。

  谢永江介绍,关键词不同于商标或域名有注册系统,不具有法定的垄断权,这就是说,“你在某个搜索引擎注册了优先关键词,并不代表你在其他公司有优先权。”他说,投资者应审慎决定,或请律师调查。

  ■案例链接

  买卖关键词

  串通来诈骗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一中院宣判了一起“网络关键词”诈骗案,这起案件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涉案人数最多的合同诈骗案。据报道,中网互赢公司利用“网络关键词”诈骗了259名被害人8000余万元。北京一中院以合同诈骗罪一审判处该公司全国行政总监石淑荣有期徒刑12年,其他50名被告人分获有期徒刑11年到2年不等的刑罚。另有11名被告人被定罪免刑。

  据检察机关起诉,中网互赢公司总经理刘晓强指使被告人石淑荣等62人,诱骗被害人王某等259人在该公司完善关键词网络资源,购买付费业务,以此骗取钱款共计人民币8000余万元。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直销部的销售员通过总经理提供的客户名单,给客户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转让“关键词”。如果客户需要,商务部员工冒充买家给客户打电话,谎称欲高价收购客户的“关键词”,如果客户同意,再谎称客户的关键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后再由直销部员工与客户联系,谎称帮助客户完善“关键词”,收取客户钱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