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7月10日电 (记者 张添福)10日,青海省唯一一所“211”高校与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订协议,在“十三五”期间,将得到后者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当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与青海大学签订了“十三五”对口支援工作协议。
清华大学将帮助指导青海大学申报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力争在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获批两至三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帮扶青海大学建成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2个重点学科,争取获得草学、资源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等。
除此之外,华东理工大学将帮助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的学科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帮助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的学科建设、内涵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
青海大学党委书记俞红贤评价说,过去五年,在支援高校的帮扶下,青海大学在三江源生态、高原医学、藏医药学、高原农牧业、盐湖化工、新能源光伏等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并三次修改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推进“因材施教”、“MOOC课程教学”、“翻转课堂”、“雨课堂”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俞红贤介绍,青海大学实施教师学历能力显著提升计划,借助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引进与培养并重,实施“昆仑学着”、“三江源学者”计划、“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特别是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出任青海大学校长,填补了青海高校没有院士的空白,成为对口支援最大亮点。
同时,实施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计划,联合对口支援高校建立三江源研究院等10个研究院(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并在对口支援高校的牵线搭桥下,清华大学-青海大学-奥克兰大学“三兄弟”合作得到有效开展,学校与新西兰、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21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实质性交流合作。
“支援高校把帮扶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全员任务和长期任务,对青海大学提出的各种需求,千方百计支持和帮助,每五年签订一次对口支援协议,每年制定一次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对口支援工作总结会议。”俞红贤说,“十二五”期间,与支援高校签订各类对口支援协议就达43份,支援高校500余名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