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要古城城墙下的农家乐。 尚虹波 摄
图为中国传统村落武要古城。 尚虹波 摄
中新网乌兰察布7月5日电 题:访西汉定襄郡武要古城 听千年城墙下的幸福农家事
作者 尚虹波
阴山脚下,大黑河前,一排窑洞踞守在武要古城城墙之下。正值小暑时节,“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又迎来大批游客。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土城子村,西距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50公里,东距乌兰察布约80公里,交通发达。
当午间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任文忠家的窑洞里挤满了纳凉的游人,阵阵说笑声穿过贴着窗花的窗户感染着窗外的人们。
“太凉快了,我都不想再出去。”湖南游客吴女士感叹地说。
任文忠的窑洞就建在武要古城的城墙下,从今年4月开始,这里几乎每周末都有外来游客到访。
“这种窑洞可不是谁家都有的,当年能在古城墙下掏窑洞的只有很少几家。”正在为游客筹备午餐的任文忠告诉记者,130多年前,他的祖爷爷被雇佣到附近修建“奶奶庙”,为了给这些工匠一个住宿之所,当时在此地拥有绝对支配权的地主便划出一截古城墙来给工匠们掏成窑洞。
任文忠只知道自家的老窑洞有百年历史,可他并不清楚作为窑洞墙壁、房顶存在的这截古城墙已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
资料记载,武要古城方圆千亩,累数代建成,分东西两城。西城始建于战国,加固于西汉,时属定襄郡。东城续建于唐代,依西城增筑,一城三池,“品”字布局。此后,古城历经多个朝代,明代时为官山卫城址,清代时城址废弃,渐成村落。
卓资县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庞文辉如今是土城子村的第一书记。据他介绍,2014年开始,土城子村累计投入资金950万元实施了“十个全覆盖”工程,拆除64处老旧院落,改造4275平方米危房,同时成功“复原”古城,修建了古城瞭望台。在此基础上,当地借助古城品牌发展农家乐旅游,也让世代生活在此的村民获得了致富“金钥匙”。
“今年只是开始,如果以后办好了,我的两个儿子就不用在外面打工了。”任文忠笑呵呵地说。
在土城子村的另外一家农家乐大院儿里,45岁的张大宝正跟妻子商量怎样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家知名度。除了原有的老窑,张大宝投入近30万元盖起新窑洞,准备将农家乐做大做强。
庞文辉说,今年村里还从外省引进了西兰花种植企业,村民将土地进行流转,每亩能获275元的流转收入。村民还可到企业打工,根据工种不同每月能拿到1200元—2000元的工资。“不用多久,这个曾经破烂、贫穷的小山村就可以变成家喻户晓的小康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