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是邓飞的生日。这天早上,他早早便来到央视网接受专访,随后赶往某医院参加慈善活动。下午在清华大学进行“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主题讲座,向学校师生和媒体人“推销”他的“会飞的盒子”。
邓飞于2011年进入慈善领域,先后发起“免费午餐”、“农村儿童大病医保”、“e农计划”等慈善项目,利用新媒体平台在慈善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尝试。
近两年,大众慈善越来越主流化。“公益+互联网”狂飙突进。指尖公益不仅解构了传统慈善的捐赠方式,还给予了公共募捐和大众捐赠以去中心化的新诠释。《慈善法》的推出,对我国的慈善事业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6)》,2015年预期全年社会捐赠总量达992亿元;全国登记注册志愿者超过1亿人,占人口总数的7.27%;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5.8万个,比2014年的60.6万个增长8.6%。
习近平强调,慈善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要广泛普及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宣传慈善典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共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从“媒体人”到“公益人”2011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与国家政策不谋而合,这一年邓飞联合500位媒体人发起了“免费午餐计划”。
而在2011年之前,邓飞还是一个几乎与慈善毫无瓜葛的调查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乡村老师小玉。小玉告诉邓飞,她所在学校(贵州省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没有午餐,每天她一个人端着饭盒,没办法面对他们热望的眼神,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的宿舍去吃饭。
小玉的话触动了邓飞这个浓眉大眼的湖南汉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于是,他联合其他同行一起发起了针对贫困山区的“免费午餐计划”。2011年4月2日,黔西县沙坝小学成为全国第一所享受“免费午餐”的学校,169名学生吃到了热乎乎的饭菜。项目启动短短几个月,“免费午餐”便筹集到1600多万元善款,为77所学校1万多名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随着“免费午餐计划”的顺利推广,邓飞也一脚踏进了慈善之门,再也不忍抽身。
邓飞进入慈善领域的2011年,对于中国慈善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支付平台开始逐渐改变人们的交流及生活方式,使得慈善有了更多可能性。
据统计,2014年我国社会捐赠总量共计约1042.26 亿元,相较2011年的845亿元增加了约23%;2014年底,全国共有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60万个,比2011年大幅增长31%。
此外,2014年度我国登记与未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约220.3万家,登记志愿者6710万人,未登记志愿者4200万人。其中,参与志愿活动的1.091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就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慈善的洪流之中,邓飞继“免费午餐计划”后,又先后发起了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中国儿童安全基金、“会飞的盒子”等公益项目,探索解决困厄乡村儿童的系列难题;以及让候鸟飞基金、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暖流基金等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的公益项目。
提起从“媒体人”跨界为“公益人”,邓飞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文字去影响读者进而影响社会,不如通过行动去直接谋求改变。中国不缺少写字的人,而是缺少行动者。”于是,邓飞选择做一个“行动者”。“这个国家的方向取决于每一个人的声音和行动。关注是第一步,而当我们开始行动时,改变就会发生,行动改变中国。”
推动慈善事业的产业化发展2016年对于中国慈善界注定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因为今年9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将颁布实施。这部《慈善法》历经10年的调研起草,令慈善界万众瞩目、翘首以待,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邓飞对于这部即将实施的《慈善法》寄予了很大期望。最让他兴奋的是,《慈善法》规定,设立慈善组织直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即可。此外,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即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登记难和资源困境,一直是压制民间慈善生长的两座大山。长期以来,中国对慈善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制。成立民间慈善组织,需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且要找一个政府机关或党政部门做主管。而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权则属于稀缺的公益资源,基本上都集中在官办的基金会和慈善会手中。
“《慈善法》的推出等于解放了慈善。一方面简易了登记手续,可以让想做慈善的人更加容易地进入慈善领域、成立慈善组织。另一方面实际上是把公募权从国营基金会里拉出来,分享给所有想做慈善公益的个人和群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邓飞评价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刘培峰与邓飞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总结说:“(新慈善法)实际上为更多民间慈善组织名正言顺进入慈善领域凿通了长期淤积的渠道。”
“那样会把大量社会资源,引流到慈善公益领域里来。我们可以想象,在今年或者是明年,会有更多的资本和人才,甚至是精英流入到慈善领域。行业水平会得到整体提高。”邓飞兴奋地说。这便是邓飞期待的“慈善产业化”。“我们把慈善交还给社会,交还给市场,让人民来选择,让市场来淘汰。中国的慈善才会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具有活力,并且有秩序,还能可持续。”
《慈善法》在此方面的重大突破,正体现了本届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思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布置今年重点工作时指出: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
此举运用到慈善领域,可谓深得民心。
那么作为“公权力”的政府,在慈善领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对此表示:“首先是法治,为公益慈善作一个明确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一是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慈善权);二是建立使公共资源有效配置和在阳光下运行的机制;三是保障这些资源有效地用于社会的过程。其次是登记、税收这样的行政权力的运行。再次是出现问题以后的执法和监督。此外,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次《慈善法》里专门一章讲到这个问题,即培育和支持。”
王名也是参与本次《慈善法》起草的重要专家。他认为,“这次的《慈善法》是一个里程碑,对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社会转型,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无论是从立法过程,还是现行的立法框架,抑或是从法律出台后所可能形成的制度空间来看,这次的立法都是非常成功的。”
慈善的新意邓飞微信的个性签名是“微小如穗粒,也要细拾起”。
这正体现了他“微公益”的理念。“我们很多很多的人很微小,但是我们联合起来就是很大的力量。而且我们主要依赖的也是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工具。”
目前,国内慈善事业越来越借助新媒体工具。据《2014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由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14年,国内某三大在线捐赠平台和淘宝公益网店共募集善款4.28亿元,相比2013年增长42.6%,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其中,通过微博和微信等移动客户端捐赠人数占总人数的68%,捐赠金额占61%,手机捐赠已超过传统的电脑捐赠成为主流。在线捐赠的捐赠者以青年为主。某在线捐献平台参与捐赠的网友中,95.7%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2015年9月7日至9日,数百家公益组织、知名企业、明星名人、创意传播机构还共同发起了首个“中国互联网公益日”。
不仅捐赠渠道“新”,国内慈善项目的创意也越来越有“新意”。
从2015年开始,邓飞将注意力从帮助孩子,逐渐转为帮助孩子的父母。“因为我们认为,帮助孩子很迫切很重要,但还是一个输血的过程。我们要可持续,就要帮助孩子的父母,帮助他们在乡村提高收入。”
邓飞的这个慈善项目叫做“e农计划”,主要是帮助乡村推销农产品,以及风景旅游资源,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乡村的自我造血,使乡村的家庭能够团聚。
此外,徒步、跑步、骑行、马拉松以及越野等“运动公益”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挑战8小时”、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善行者”、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一个鸡蛋的暴走”、阿拉善SEE的“穿越贺兰山”等一大批运动公益项目先后启动。
环保公益也越来越受关注。2015年,自然之友和福建绿家园提起了首例民间环境公益诉讼案,并以环保组织的胜诉告终。该案为首个由社会组织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是首个涉及生态破坏的公益诉讼案件,同时也是第一例获得“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基金”资助的案件。该案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进入一个新时代。
人才一直是慈善事业的短板。面对慈善公益人才短缺的现状,各类慈善人才培训机构及培训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5年4月26日,由民政部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的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成立;11月12日,由深圳市亚太国际公益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邓飞也创立了“青螺学堂”,聚焦贫困县的年轻人。此外,国家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等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也经常开展慈善培训活动,为我国的慈善事业输送人才。
2014年的全国“两会”,首次将慈善事业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重视。今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