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坚持以退为进 湖南推进竹埠港重化工区的涅槃重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郭立亮 童迪 编辑:胡芳 2016-05-28 09:16:39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十一)

  竹埠港地区原有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图为2015年9月13日的湘潭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自2005年6月正式运行以来,污水处理设备运转良好,日均处理污水量为14.14 万立方米,经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童迪 摄影报道

  2014年12月10日,湘潭市岳塘区竹埠港地区正在加紧拆迁。 (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赵持 摄

  湘潭市委宣传部课题组

  1 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先行者

  近年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突出战略位置。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南启动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2013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把湘江保护与治理确定为“一号重点工程”,确定了七大重点片区,湘潭竹埠港化工区位列其中,其中明确要求竹埠港区域化工企业在2014年9月30日实现全面关停。

  湘潭竹埠港化工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区域面积约1.74平方公里,80年代被国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200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2011年,该区域实现工业产值近50亿元,完成税收1亿余元,从业人员8000人。但是该区域化工企业常年排出废水、废气、废渣,包含了汞、镉、铅、砷、铬等重金属成分,对周边地区土壤和地下水及湘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竹埠港区域化工企业关停工作面临巨大困难,经初步测算,区域内企业搬迁、环境治理、拆迁补偿等三大类项目,共需要投入资金100亿元,关停搬迁化工企业28家,安置职工及失地农民近万人。湘潭市、岳塘区两级党委政府不畏艰难险阻,坚决贯彻中央、省里部署和要求,至2014年9月30日,竹埠港率先全省7大重金属污染治理片区,实现了区域内28家化工企业全面关停,大部分搬迁企业获得新生。整个关停过程中,无一人上访,无安全环保事件,为全省乃至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

  2 啃下竹埠港“退二进三”硬骨头

  如何推动竹埠港区域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湘潭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着力在思路、举措、保障、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坚持统筹谋划,明确工作思路。竹埠港“退二进三”涉及矛盾繁多、资金投入巨大、工作任务艰巨,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在反复调研基础上,湘潭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工作模式、步骤和方式:一是明确了总体思路。成立岳塘经济开发区,作为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退出的市场主体,同时明确“市级领导、区级实施、市场化运作”,为竹埠港“退二进三”奠定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市场机制等重要基础;二是坚持“关停、退出、治理、建设”工作步骤。“退二进三”工作包括企业关停退出、土地征收、环境综合治理、土壤治理、产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环节。市、区两级政府坚持“以退为进、先退后进”原则,把整体关停28家化工企业作为“退二进三”战略的第一步和突破口来抓;三是实行领导带头、深入一线的工作方式。湘潭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竹埠港地区“退二进三”工作领导小组,从市发改委、环保、国土、房产、国资、台办、电力、消防、安监、质监、公安、人社等20多个部门抽调26名领导全脱产指导、协调、参与。岳塘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并抽调10多位区级领导和40多名干部入驻竹埠港地区。实行关停任务市区领导包干负责制,每个企业都明确了关停责任领导;指挥部实行一周一调度,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分类施策,破解关停难题。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湘潭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实施整体退出的通告》,并在认真听取各方意愿和诉求之后,对28家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是出台政策,奖励关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岳塘区政府制定出台了《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奖励办法》,引导企业主动进行关停;二是协调外迁,服务关停。竹埠港地区一部分化工企业市场前景好,有的还是高新技术企业,为解决这些企业往“哪里搬”的问题,工作组主动上门服务,先后到怀化洪江、江西奉新、长沙望城等地专业园区对接,为金环化工等8家企业找到了新“婆家”。同时为立发釉彩、万事达等企业提供数千万资金担保,解决了企业搬迁启动资金的燃眉之急;三是推进项目,征收关停。以湘江风光带竹埠港段、重金属污染治理、棚户区改造以及该片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载体,积极探索采取项目建设和土地征收的方式让企业退出。岳塘区制定了符合竹埠港实际的企业征收方案和细则,确保企业征收工作依法依规进行,同时积极为企业解难题、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四是综合执法,倒逼关停。在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期间,市、区两级政府整合环保、安监、工商、消防、公安、质监等执法部门,切实加强对该地区所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排查整治力度,引导存在问题企业主动依法接受关停。

  坚持市场推动,强化资金保障。竹埠港“退二进三”需要投入资金100亿元,市、区两级共计争取国家政策性无偿投入及投贷结合等政策性融资近70亿余元。加上关停化工企业使得岳塘区每年减少近亿元财税收入,关停、治理等工作资金缺口巨大。钱从哪里来?市、区两级不断创新思路和模式,解决了资金保障问题:一是依托市场主体,争取多方资源。由于竹埠港化工区域土地和资源有限,湘潭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竹埠港地区纳入到新组建的33.36平方公里的岳塘经济开发区,实行片区整体开发、大区域平衡。依托岳塘经开区这一市场主体,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在重金属污染治理、节能减排、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二是搭建市场平台,扩宽融资渠道。岳塘经开区成立了湘潭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湘潭竹埠港重金属污染治理公司两个融资平台公司;三是引进市场资源,合作开发项目。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国省补助”的公司合作(PPP)模式,岳塘经济开发区与省内上市环保集团合资组建“湘潭竹埠港生态治理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和实施平台。同时,引导关停企业转产、转让、出租,支持关停企业参与岳塘经开区的开发与建设。目前,竹埠港土壤处理中心已开工生产,土壤修复治理示范工程已施工建设,第三方治理试点方案已获得国家层面批复。

  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工作合力。一是积极争取上下各方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多位国家部委、省领导到竹埠港现场视察、指导、调研,为竹埠港“退二进三”提供了强大支持和后盾。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二是着力解决关停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该区域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涉及企业失业人员6000余名、失地农民2000余人,再就业和维护稳定的压力很大。为积极争取职工对企业关停的理解和支持,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一方面向企业派驻工作组,稳定职工思想,督促企业依法落实职工各项社会保障;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企业安置、政府培训推荐、自主创业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一批关停企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三是妥善处理关停企业系列遗留问题。针对该地区多年来积累的企业改制、产权关系、债权债务、工农关系等历史遗留问题,区政府派出工作组逐一帮助协调解决。

  3 竹埠港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污染排放大幅下降,保障了湘江下游的饮水安全。关停28家企业后,竹埠港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较之前大大减轻。经监测,全年共减少用电量约9600万度,减少用煤量约14.5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26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20亿立方,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约2000多吨。湘江湘潭段干流地表水质因此迎来了一个转折点,3个监测断面达标率首次全部达到100%,并且一直持续至今,西阳渡口断面水质上升2个等次,湘江水质安全指数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停倒逼产业升级,激发了部分企业的发展活力。一批规模小、技术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被淘汰出局,部分仍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成功实现搬迁转移,进一步扩大提升了企业产能、改进了生产工艺。如上市公司湘潭电化搬迁至雨湖工业集中区,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新厂产能大幅提高,每吨产品成本下降近1000元,“三废”的排放大大降低,曾经运转艰难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立发釉彩等中小企业搬迁转移到附近的国家级高新区之后,成立了省级研发中心,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发展空间重新释放,带来了城市发展的转型契机。竹埠港化工区仅有1.74平方公里,通过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竹埠港及周边地区规划了33.36平方公里区域,成立了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可以说,关掉一个竹埠港,建立了一个省级经开区。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之后,岳塘经开区聘请了国际知名专业机构高标准编制了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竹埠港核心滨江商务区(工业遗址博物馆)详细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竹埠港地区涅槃新生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一座宜居宜业的滨江生态新城即将矗立在湘江之畔。

  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原来竹埠港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工材料的气味,村民长期不敢开窗,废水、废渣排放导致农作物减产、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28家化工企业关停后,竹埠港区域天空变蓝了,空气更清新了。随着岳塘经开区产业项目的落地,当地政府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会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群众脸上的怨气变成了幸福的欢笑。

  4 为转型发展攻坚克难提供了重要启示

  湘潭竹埠港“退二进三”已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在全省重金属污染治理以及转型开发方面勇敢地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攻坚克难提供了重要启示。

  启示一: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制定工作思路,是解决一切工作难题的前提。自2012年以来,湘潭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市领导、区实施、市场化”工作模式,确定了“从南往北,依次关停,分批治理”的工作步骤。这一思路不仅让市级层面发挥了良好的统筹领导作用,也让区一级的作用和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坚持市场化的关停思路,有效地调动了市场资源和民间资本参与保护和治理,这个经验在全省重点区域治理领域是可复制和推广的。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最大作用,以务实的姿态和前瞻的眼光制定工作思路,以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

  启示二:坚持深入一线,主动服务,发挥担当实干精神,是确保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企业关停过程中,涉及如何做好企业家的思想工作、积极帮助企业搬迁和退出、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争取周边群众支持和配合等各个方面问题,都需要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在推动工作过程中,湘潭市和岳塘区党员干部体现了强烈的群众观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市专门抽调的26名市直机关部门领导深入竹埠港地区,全程一线指导、协调、参与。岳塘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负责带工作组到企业一线与企业家、职工群众面对面协调解决问题。为了帮助解决部分企业搬迁过程中的选址问题,工作组同志先后10多次陪同企业家到全国各地奔波。有的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工作组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为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等相关服务,及时帮助缓解企业的压力。为了积极做通少数不够主动的企业家的思想工作,工作组同志放弃休息,不厌其烦多次主动到外省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在全面关停竹埠港企业后,市委市政府总结提炼出了“竹埠港精神”,即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的协作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不讲条件、重干轻说的实干精神;迎难而上、扎实苦干的奉献精神——这五种精神,正是广大干部群众推进“退二进三”工作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事实证明,只要党员干部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善于调动、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只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直面困难,经济社会发展中就没有所谓啃不下的“硬骨头”。

  启示三:坚持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积极探索新的举措,是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竹埠港化工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关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分类施策和多措并举。当时,28家化工企业全部都是合法经营,其中有的企业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有的企业升级改造不到几年,有的企业市场销售情况正值旺盛,有的企业租赁老厂经营尚未到期,有的企业涉及职工群众上千人,这些问题都无法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湘潭市、岳塘区的决策者们没有畏缩不前,没有等靠望,而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敢闯敢试。如为了解决关停的合法性问题,发布《竹埠港地区化工企业实施整体退出的通告》,为全面实施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提供了政策依据;为确保关停的和谐稳定,市、区两级政府创新思路,出台相应的奖励关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面关停格局的形成。同时,通过协调外迁、项目推进、综合执法等多种方式联合推动,形成了推动企业全面关停的强大合力。在新常态下,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需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多点支撑的工作格局,为解决问题寻求新的动力。

  启示四:坚持主体开发,市场推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是确保实现最大成效的保障。退出的目的和归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重化工区污染治理和开发必须有强有力的载体,市场化方式推进,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凤凰涅槃”和华丽转身。为加快推进竹埠港“退二进三”工作,湘潭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湘潭岳塘经济开发区,将竹埠港地区纳入其中,授予部分市级经济职能和权限,以发展带动问题解决。竹埠港区域将按照岳塘经开区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治理和开发进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