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央企在湖南:“国字号”劲推潇湘产业跨越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李艳华 2016-05-27 09:13:05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的浮空器加工产房里,停放着全国唯一一台双椭球自控飞艇。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的浮空器加工产房里,停放着全国唯一一台双椭球自控飞艇。

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

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长沙报道
  
  “高空探矿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国家把持,致使我国的探矿成本居高不下。如今,通过这台双椭球自控飞艇,我们自己也能高空探矿!”5月24日,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的浮空器加工产房,湖南航天远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疆一脸自豪。
  
  自主研发,勇于创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在湖南的军工产业以及军民融合产业上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只是央企在湖南的一个缩影。
  
  2005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与央企对接合作的战略举措。截至2015年底,已有72家央企与湖南企业开展对接,实施对接项目362个,涉及投资金额过万亿元。驻湘央企充分发挥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湖南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同时,与央企对接合作也为湖南加快“四化两型”建设、促进“三量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借央企技术“东风” 助力湖南智能制造
  
  1993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从三线地区全部搬迁至长沙,在长沙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湖南智能制造示范省建设的有力推动者。
  
  多年来,湖南航天管理局坚持自主创新,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惯性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不仅如此,湖南航天管理局还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利用央企优势,为湖南地方产业拓展市场。
  
  2015年12月8日,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湖南省政府共同推动下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开展新材料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检测试验服务等三大板块业务,并通过产业孵化,培育一批新材料骨干企业,形成新材料产业集群,倾力打造中南地区新材料研发领军企业、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
  
  2015年3月1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浮空器项目落地岳阳经开区。该项目是湖南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项目,产品除了为军方提供服务外,可应用于智慧城市、应急通信、旅游观光、森林防火、边海防走私监视、探矿等领域。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重点建设浮空器研发、加工、调试、检测等条件,形成浮空器产业链。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以上。
  
  攀央企“高枝” 为湖南留住优秀企业、人才
  
  央企的优势得天独厚,单个企业的入驻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湖南的经济实力,但央企入湘给湖南带来的改变远不止如此。
  
  比如在人才以及优秀企业的引进方面。长沙中电软件园作为湖南省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项目,从建成起便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互联网+”、“双创”和“一带一路”战略,带动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
  
  目前,该园区已经引进了以腾讯、微软、亚信、中兴通讯、富士康、航天科工等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类企业1200余家,注册资本60亿元,就业人数达8000余人。2015年,园区产值达150亿元,利税约6亿元。
  
  “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帮助地方企业与央企对接的同时,也在把更多的湖南企业逐步地推向全国、推向国际市场。”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明如是说。
  
  湖南需要央企,央企的“落地”也需要湖南的支持。何明坦言,不管是强大的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还是宽松的发展环境,湖南省市两级政府的提供的这一系列的支持,都为驻湘央企营造了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