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隆 邹芳 陈珍
5月7日,星期六,晚上10点,暴雨刚刚停歇。
踏着泥泞的小路,浏阳市洞阳镇镇长傅庭信与同事曹广、张勇一起,开心地从金阳大道三期征拆对象家中走出来。从上午10点多开始商谈,不到12个小时,与两户征拆户愉快地签下了协议。虽然没有加班奖金,也没有其他额外报酬,虽然牺牲了周六的休息时间,但傅庭信觉得这一天过得“特别充实,特别值得”。
“一线工作对我来说早已成为常态,自己基本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也没有度过完整的周末和节假日。”该市城管局局长唐洪胜坦言。
在浏阳,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
作风建设新常态下,是什么激励着这里的干部铆足干劲、斗志昂扬?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曹立军说,这来自于浏阳坚持公开公平的选拔机制;来自于通过一线培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更来自于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进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激励机制。
阳光选人明导向
“其实,干部的选拔任用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我们对每个干部的评价都是摆在桌面来进行研究的。”在浏阳全市干部大会上曹立军反复强调。
从2013年开始,该市常委会就形成了每年一次专题听取全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情况汇报的常规,考核情况、评价等次、干部调配,都要放到桌面上亮出来,公开讨论、分析研判,做到过程公开,考核公正,结果公平。
通过“阳光下”选人用人,将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上的人”得到了公认,“下的人”也心服口服。在今年的乡镇党委换届中,浏阳市委常委会坚持看德才、凭实绩、重公认的导向,力求把干部用准用顺——提拔重用的干部90%来自于基层,党委班子成员年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一线育才重基层
近年来,针对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浏阳大力一线引才,重点实施“5358”人才工程,引进了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类人才2004名,为基层一线注入了新鲜活力,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时为人才排忧解难。
为推动干部资源和工作力量下沉到一线,该市出台市委1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建立党员干部联企业、联项目、联乡镇、联村组机制,真正做到干部能力在一线提升、实绩在一线考量。
2013年,该市面向全市公选了50名年轻后备干部,全部选派到乡镇、园区、项目一线挂职助理,其中提拔25人,刘艳林就是其中的一位,挂职城建集团总经理助理期间,他全程参与该市重点项目西北环线建设,因表现突出,被提拔为中和镇副镇长。
该市组织评选“践行‘一线工作法’、争当发展先锋”先进典型,30位先进典型全部来自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一线岗位,长期扎根基层的陈涛、肖胡等一批先进典型都得到了提拔重用。
在一线育才的同时,该市注重一线关怀,针对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状况,该市在干部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调适》课程,开设干部心理治疗室,配备了专业心理医生。该市组织部专门出台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让谈心谈话的“大门”随时敞开。
认真较真严考核
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科学考核、准确考核很关键。近年来,浏阳市通过一线考绩、一线赛绩,发挥考核“指挥棒”、“助力器”作用。
“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排座次”。近年来,该市实施重点工作季度讲评制度。研究出台了《浏阳市重点工作调度讲评实施办法》,深入推进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整治、作风转变等重点工作大竞赛活动。每个季度结束后,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会议,对上季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对下季度工作任务进行集中调度和交办,先进单位介绍经验,排名靠后的单位负责人上台作表态发言,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该市坚持这一用人机制,“有错无为皆问责、不在状态就换人”,近几年重点依据考核结果,对因工作推动不力导致绩效落后的14名党政主职及时进行调整,对经甄别考察存在明显问题的诫勉谈话165人,对考察中发现存在不足的提醒谈话136人。
正是这种认真较真的考核机制,进一步促使了广大干部担当负责、扎实工作,形成越来越浓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浏阳县域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今年一季度,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1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长沙各区县(市)中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