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湘潭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我们把清澈还给湘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于振宇 编辑:胡芳 2016-05-16 10:24:42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记者 于振宇  

  空气中散发着淡淡桂花香,进行土壤修复工程施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工地上忙碌,不远处一些居民悠闲地散着步……

  5月13日,湘江绿色卫士漂流骑行队到达湘潭,沿着湘江东岸在岳塘区竹埠港骑行。原本喧嚣热闹的化工园区,归于沉寂。

  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我们把清澈还给湘江”

  28家化工企业扎堆,年产值45亿元,1.74平方公里内生活着1万多人。曾经的竹埠港,日子过得红火。

  另一面,每年废渣排放量约3万吨,废水264万吨,下游不远处,就是长沙市的取水口。

  先关停、后退出(搬迁)、再治理,2013年,竹埠港重建写入湘潭湘江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2014年9月30日,园区内28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这只是开始。

  随后,市、区政府主动与省内外工业园区进行对接,帮助企业搬迁落户;着力解决当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协调解决企业改制、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

  “金天能源”来到长沙望城铜官,“湘潭电化”迁至湘潭锰矿,“开元化工”、“飞达化工”入驻江西新余高新区……竹埠港28家关停企业中,超过20家企业都已异地重生。

  立发釉彩是最先关停的一个企业,入住“新家”后,公司负责人谭艳红发了条微信到朋友圈:“公司曾为了经济效益付出过惨重的环境代价,我们要把清澈还给湘江。”谭艳红从环保抓起,将环保测评纳入了个人绩效考核,“环评不通过,领导到员工都得扣工资。”

  企业走了,污染还在,怎么办?就在关停的当天,湘潭竹埠港生态治理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全力推进竹埠港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

  在竹埠港重金属土壤修复处理中心,记者看到,中心分成污染土壤堆放区、污染土壤修复区、污染土壤养护区3个功能区,对遗留的重金属进行治理。永清环保负责人何金文告诉记者,这里日处理污染土壤2000立方米,浓度检测、固化、稳定,合格的土壤将用于道路路基等基料回填。到2018年,竹埠港将全面完成环境污染治理。

  目前,湘江湘潭段水质常年稳定在三类以上,全市各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

  “湘江是我们自己的,需要靠每个人来保护”

  “我曾在这里连续蹲守半个月,都是深夜过来,天亮离开,我就想看看,是谁在污染湘江!”走到其中的一个排污口,湘潭环保协会志愿者宋伟突然喊住了记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江流经湘潭时,画出了一个大大的U型,如同一个拥抱的手势,温暖着世代湘潭人。在竹埠港湘江边长大的宋伟,对湘江有着不一般的深情。

  “老一辈人在江边砌起拦河坝,每往水里推百米便砌一个。潮水褪去后,坝与坝之间便形成一个个小沙滩。他和小伙伴比赛游泳,看见一米多长的河豚跃出水面。”宋伟回忆,那时自己才六七岁,湘江对他的意义等同于“游乐场”。

  2011年,宋伟加入湘潭环保协会,与协会成员毛建伟、刘海威组成环保“三剑客”,开始蹲守排污口,守望湘江。

  “我凌晨两点给当时的环保局副局长打电话,他立即派人到了现场,对排污行为进行调查。”一个民间志愿者竟得到了政府部门极大重视,让宋伟很受触动。

  领导没有官架子,百姓有了话语权,湘江治理成效渐显。

  “离家3000米开外,不再有浓烟冒出,化工企业走了,我儿时的湘江又回来了。”作为渔民的后代,宋伟切身感受着湘江治理保护的全过程。“三年来,污水从天天排,到四五天排一次,现在基本不排了。”

  为了纪念自己蹲守江边的经历,他在这个排污口拍下了人生最珍贵的照片——结婚照。“湘江是我们自己的湘江,不是某个部门的,也不是某个企业的,它需要靠我们每个人来保护。”

  站在竹埠港眺望湘江,碧水浩浩,波光粼粼,让人沉醉。干净和宁静,又重回竹埠港人的生活。

  “宣传环保理念、践行环保公益、监督违法行为,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监督者、宣传者。”宋伟告诉记者,湘潭环境保护协会经过8年发展,目前有个人会员1100多人,团体会员40多个。今年2月,因在环保方面的突出贡献,协会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之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