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蓝色洞庭】让创意飞——环湖发展旅游冲劲十足

来源:红网 作者:彭双林 李逢源 李长宏 编辑:胡芳 2016-04-29 10:54:36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德城头山,中国最老的城市房屋遗址。

常德城头山,中国最老的城市房屋遗址。

城头山:场景再现建设“中国最老的城”。

城头山:场景再现建设“中国最老的城”。 正在建设中的屈子文化园。

正在建设中的屈子文化园。

 大兴土木的桃花源古镇,将高度还原陶渊明笔下的原型。

 大兴土木的桃花源古镇,将高度还原陶渊明笔下的原型。

千年茶镇聂市镇,正在进行抢救性的修缮和保护。

千年茶镇聂市镇,正在进行抢救性的修缮和保护。

湖南临湘市五尖山。

湖南临湘市五尖山。

 旅游本身是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小题大做、无中生有、甚至空穴来风。常德鼎城区的花岩溪,以天为盖地为席,就着蓝天白云和紫云英,游客在品尝擂茶的同时,追逐的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旅游本身是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小题大做、无中生有、甚至空穴来风。常德鼎城区的花岩溪,以天为盖地为席,就着蓝天白云和紫云英,游客在品尝擂茶的同时,追逐的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

  专题链接蓝色洞庭——聚焦环洞庭湖生态文化游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双林 李逢源 摄影 李长宏 岳阳报道
  
  6000多年前,有人发现湖南澧县的城头山前有洞庭湖为照,后有武陵山为靠,南有澧水相依,北有长江环绕,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在这里建起了一座中国最早的城。往事越千年,现在这座中国最古老的城址上,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人们期待着,中国最早的城与最新的城,在同一片土地上共叙历史,携手未来。
  
  根据城头山遗址的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将朝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迈进,同时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同时,根据湖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局制定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两省将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合作为基础,依托洞庭湖三大国际重要湿地,整合洞庭湖、洪湖、长湖、鄱阳湖资源,以岳阳楼、屈子祠、城头山、大通湖等为重点,通过凝炼长江中游独特的江湖生态系统和长江流域文化系统,以“长江中游湖泊系统”名义捆绑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不只是城头山,此次“环洞庭行——聚焦洞庭湖生态文化旅游”大型主题采访团所游历之处,包括岳阳市的屈子祠、聂市镇、五尖山,常德的桃花源,益阳沅江的撂刀口等,皆在进行新一轮的改扩建工程,试图以更宏大更美观更气派的景观吸引游客,聚拢人气。旅游的本质是创意活动,加上环湖各地发展旅游的冲劲和干劲十足,环湖旅游业展现腾飞之势。
  
  城头山: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
  
  “常德要打造成文化名城、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必须有叫得响、顶尖级、独一无二的品牌来作为支撑,这个品牌就是城头山。”4月10日,站在城头山已建成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门口,湖南澧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城头山管理处主任刘勇激动地说,“城头山是世界级、独一无二的品牌,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性。”
  
  被誉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的城头山遗址,位于湖南省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城头山镇,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目前已知发现最早古城遗址,距今约6300-6500年,其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可观感性强。城址内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遗迹和大型城市祭坛,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旅游价值。
  
  正在开发的城头山遗址包括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澧阳平原史前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农业大观园和城头山风情小镇四大部分,规划总面积3.5平方公里。通过“十二五”期间的打造,投资近5亿元,基本完成了城头山遗址博物馆、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现已对外开放和试运营。
  
  “十三五”期间,拟以城头山农业大观园和城头山风情小镇两大板块为主线,做好城头山旅游景区的综合和深度开发,完善景区的各种综合配套功能设施,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朝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迈进,同时启动城头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刘勇认为,城头山古城遗址作为不可复制的宝贵旅游资源,位于张家界武陵源与长江三峡两大景区连线的中间,东接岳阳楼,西连张家界,南托长林潭,北抵长江三峡,可与上述景区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优势互补的黄金旅游线路,对于丰富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大品牌具有特殊意义。
  
  屈子文化园: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晚年生活写作、尽忠求索的地方,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和众多传说、遗存,屈子祠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为保护屈子祠,弘扬屈原爱国精神,打造屈原文化品牌,近年汨罗市启动屈子文化园建设。
  
  汨罗市副市长周育林介绍,屈子文化园建设的整体构想是:依托一条文化名江(汨罗江)、一位文化名人(屈原)、一座千年古祠(屈子祠)、一个传统佳节(端午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通过高标准建设,把屈子文化园建成文物保护和利用的示范基地和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充分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
  
  规划中的屈子文化园分为核心景区、文化产业发展区、湿地保护区、屈原墓保护区、龙舟体验区和休闲旅游度假服务区六个区域。利用屈原在汨罗居住、创作、投江殉国这一历史过程,围绕屈子祠、汨罗江、端午节这些文化遗产,通过遗产保护、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文化再生等手段,有机整合区域内“山、水、祠、院、馆、址”等资源,建设一个以复活屈原、走进楚辞、领略南楚风貌为主的开放式的“屈子遗产露天博物院”,打造一个年接待游客量为300万人次的5A级文化旅游胜地。
  
  目前工程稳步推进。书院一期工程主体基本完成,建筑面积4539.2平方米,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共计19个单体,包括求索堂、独醒亭、悲士亭、清烈堂、太史厅、沧浪台、寒室等。结合历史见证,探古寻幽、场景展示、现场教学、专家讲座、游客参与等功能,将屈子书院由单一的讲学向复合型的学习、游览、参观体验转变,成为屈子文化园核心景区内,与“国宝”单位屈子祠交相辉映的“双子星座”。现已进入装修阶段。
  
  书院二期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书院累计投资预算1.8亿元。
  
  桃花源古镇:高度还原陶渊明笔下原型
  
  采访团在常德桃花源吃了闭门羹——景区闭门谢客,里面正尘土飞扬,大兴土木。
  
  按照规划,桃花源古镇项目投资50亿元,占地约1600亩,将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集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等6大功能为一体。景区内仿古建筑群将以明清江南风格的传统建筑文化为基础,延续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吸收沅水流域的建筑文化要素。项目建成后,桃花源古镇将成为融江南水乡自然之美与传统古建人文之美的旅游小镇,是桃花源旅游的新名片。
  
  桃花源旅游区宣教局局长李宁介绍,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桃花源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世人心中灵魂的故乡”。目前,按照规划设计的50多个项目均已全面开工。主要是秦溪、秦谷、桃花山、桃源山、五柳湖、桃花源古镇6大板块和1台大型山水实景剧。
  
  秦溪是桃花源之“源”,秦谷是桃花源之“形”,桃花山是桃花源之“魂”,桃源山是桃花源之“境”,五柳湖是桃花源之“表”,古镇是桃花源之“气”。围绕“6+1”项目实现的桃花源景区将于2017年6月30日正式面世。
  
  届时,游人可从秦溪乘船进入桃花源,经秦谷,游览陶渊明笔下的阡陌交通、良田美池桑竹,并与黄发垂髫一起体验秦代的农耕文化。
  
  一张属于桃花源的蓝图正在绘就。
  
  聂市镇:千年茶镇有待重现
  
  湖南临湘市的聂市老街南起鄢家桥,北至王爷庙,长约2公里。老街始建时间无考,但在明代中期已见诸《岳州府志》,是岳阳七个“古市”之一。
  
  清末民初,聂市镇茶产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集镇上有天顺长、大涌玉、悦来德等10多家砖茶庄,有太和生、义兴祥、德玉生等10多家红茶庄,另有经营绿茶的店铺数十家,其他大小商铺200余家,街上常住人口5000余人,每逢茶叶开秤,茶农、茶商云集,水泄不通,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使得这弹丸之地的古镇,一时繁华似锦,时人皆称“小汉口”。
  
  茶业的繁荣,商业的兴旺,直接带动了民居的修建、街道的铺设。“前店后宅”式的商号、店铺鳞次栉比,全为马头、金山高耸的封火墙,青砖碧檐,条石奠基,厅堂方砖铺地,居室木板镶就,三进、五进不等。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被广泛应用于门窗、屏风之上,花鸟虫鱼、历史人物活灵活现。主街道及8条巷道全由青石板铺就,先后修建了11座码头、2座外国教堂、1座江西会馆,1座石牌坊。这些场景在影视剧《巴陵窃贼》《宁乡四老》等中皆有出现。
  
  由于气候潮湿,年久失修,加之战乱焚毁、自然侵蚀等原因,聂市古建筑群中部分存在屋面渗漏、木梁腐朽、墙面脱落、彩绘褪色、基础下沉等现象,亟待抢救性修缮和保护利用。
  
  2011年,湖南省政府将老街中现存的48栋古建筑(聂市古建筑群)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建筑有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鹤仙桥;清乾隆年间的方氏贞洁牌坊;清光绪年间的杨裕兴匹头坊,以及清朝年间的部分商铺等。
  
  临湘市文旅广新局局长陆如勇介绍,以聂市镇为核心,发展湿地观鸟游、万里茶路游、千年古镇游、现代农业游的聂市古镇文化旅游圈正在打造中。
  
  万里茶道上驼铃马啸之声已然随风远去,聂市古街人省鼎沸的繁盛景象亦有待重现。南方八省“万里茶道”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聂市镇是湖南段的重要节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