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新:一线城市不再搞生产性建设项目

来源:红网 作者:冯钧 章尧 编辑:胡弋 2016-03-11 20:31:41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建新建议,一线城市不再搞生产性建设项目。

  红网北京3月1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冯钧 摄影 章尧)“一线城市人口过度密集,环境生态、资源分配不足、用地紧张等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了。如果再搞对占地面积较大、劳动力和技术相对聚集的生产性建设项目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也不利于全国均衡协调发展。”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建新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已经向大会提出建议,今后一线城市不再搞生产性建设项目。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常住人口2151.6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2425.68万,人口过度密集所带来的环保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一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十三五”规划中,生态环保建设将进一步强化。随着环境与资源问题的突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保建设压力有增无减,一线城市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线城市不再搞生产性建设项目不仅有利于一线城市进一步释放发展空间,推进生态环保建设,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李建新说。
  
  目前,我国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造成产城融合不紧密,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李建新认为,生产性建设项目转移至中小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能够解决城镇人口就业问题,增加社会稳定,从而提高城镇化率。同时,生产性建设项目在中小城市落户,给当地财政带来的税收收入的增加,将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进度。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他建议,一线城市应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如金融、科技、教育、总部经济、网络信心、创新物流等。在发达国家,高端服务业已占GDP50%左右,特大城市通常占60%以上,发展中国家在20%左右。一线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目前北京的金融、信息,广州的展会,上海的金融、工业设计等,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当地高端服务业。
  
  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应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西部地区本身就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又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以后,交通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良好基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开始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应从注重数量扩张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加大对人才、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引进力度。
  
  国家应通过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在财政金融、行政管理方面对中小城市的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