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新闻报道应少些“潮起潮落”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夏熊飞 2016-03-05 00:02:03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王国庆回答“如何看待公职人员离职潮”时说,不赞同媒体用“离职潮”表达,“我觉得没有成‘潮’,只是一种辞职现象,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为人才流动喝彩,是好事。另一方面看,用人单位要真正树立重视人才观念”。
  
  这是王国庆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首秀。不愧为“最懂记者的发言人”,从媒体评价看,王国庆的首秀可圈可点,金句频出。笔者认为,他说公职人员离职“只是现象,没有成潮”,也算得上是金句。
  
  近年来。一些媒体报道社会、经济新闻时,对某些现象总喜欢以“XX潮”作标题,经常是此“潮”落下,彼“潮”又起,让人目不暇接。如“公务员离职潮来袭”“甘肃会宁再现教师离职潮”“高考后多地涌现离婚潮”“东莞企业倒闭潮”“外资涌现撤离潮”“李嘉诚抛售在华资产或加剧外企撤离潮”等等,不一而足。从以上新闻标题看,似乎一些现象已“山雨欲来”,势不可挡,让人看着揪心不已。
  
  而事实上,从权威部门的随后回应看,媒体报道所谓的“潮”,基本上是夸大其词。一些现象,或是占比极小,被媒体无限放大,如“公职人员离职潮”;或是政府主动调控、转型升级、汰劣择优的结果,如“东莞企业倒闭潮”;或是猜测成分居多,与事实完全不符,如“外资撤离潮”;或只是企业正常的布局调整,或由外企转型成内企,如“外企撤离潮”;有的只是暂时性的,总趋势没有明显变化,如“离婚潮”等等。
  
  一些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之所以经常“潮起潮落”,或是由于记者、编辑为了增加“吸睛力”,随意拔高新闻事件;或是方法论出现偏差,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出现逻辑错误,得出经不起推敲的结论;或是深入调查不足,掌握数据不准,造成判断出现误差;或是干脆为了追求所谓的影响力,不惜向“标题党”靠拢,把媒体基本道义搁在一边,使标题“题眼”与实际内容如隔云泥。
  
  媒体动辄把某一现象称为“潮”,显然与新闻报道要求的客观性和严谨性不符。记者、编辑可以合理提炼主题,但不得无限拔高,任意将普通现象升格为“潮”。这样做,可能与新闻事实不符,给相关行业、部门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业界或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也容易误导广大受众,制造人为紧张,让人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词义延展分析,“潮”一般比喻大规模的变动或发展的起伏形势,趋势性强,可指自然界,也可指人类社会,如“寒潮”“改革开放大潮”。一个社会现象,能够被称“潮”,理应是趋势明显,影响较大。而一般的社会现象,被媒体报道为“XX潮”,显然是小题大做,言过其实。为慎重起见,媒体报道新闻时,还是少些“潮起潮落”为好。
  
  文/徐林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