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王文强:以发展新理念引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文强 编辑:司马清 2016-03-03 09:57:16
时刻新闻
—分享—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区地跨湖南、湖北两省,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是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
  
  “十三五”时期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跨越的五年,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湖区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增强生态经济发展动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依赖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根本途径。“十三五”时期,应大力支持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着力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新技术,革新传统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尤其要依托湖区独特区位与资源,培育发展生态环保型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和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等,构建技术、产业与环境保护互动的生产力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与生态经济区定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湖区先行先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探索生态资源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路径,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管理体制、服务体系和一批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同质竞争、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低、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是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必须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十三五”时期,重点是立足环洞庭湖各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地域相连、经济相融的良好条件,引导各区域尤其是各县域以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封闭发展模式,以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为着眼点建立一体化协作机制,形成有利于资源要素流动、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推进各区域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湖区乡村道路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污水集中处理与循环利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形成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洞庭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价值所在。总结洞庭湖区发展滞后问题的一个基本教训,就是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十三五”期间,应把洞庭湖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内容,加强湖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供水保障体系、排涝治涝体系、河湖健康体系,推进城乡绿化行动,完善生态破坏惩处机制,改善江湖关系,提升洞庭湖对上下游的生态功能;支持探索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开展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碳汇交易试点和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试点,推进跨区域的生态补偿综合协调,探索上下游相关利益补偿制度;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推进清洁生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融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中部与沿海开放经济带的接合部,具有开放发展的良好区位条件。“十三五”期间,应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是推进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发展,加快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江湖航道开发等跨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与协调发展,加强在物流、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现代区域市场体系,推进商品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加强各城市群的产业联系,构建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共同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引导企业合作、促进市场资源整合等,形成大产业集群,结成经济共同体。同时,推进洞庭湖与长江、鄱阳湖、巢湖等江湖流域的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加强污染防治跨省、跨部门联防联控,推进水环境信息通报、联合监测与应急处置等跨区域协作。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以民为本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改善民生,重点在提高湖区居民收入水平、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生态宜居城镇与美丽乡村等方面着力。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营造具有洞庭水山特色与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加强特色村庄保护,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品质,加强对湖区历史文化的保护,将湖区打造为融山水、田园、城镇、乡村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区;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制度安排,强化政策兜底,引导社会投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湖区人民共建全面小康、共享幸福生活。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本文首先《光明日报》2016年03月02日16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