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记者对烟台芝罘区南通路小学、道恕街小学等多周边商铺进行走访,发现部分商店在售“五毛钱”小零食,它们不仅含有大量添加剂,对孩子身体无益,而且部分商品已经超过保质期,且个别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上无法查询到,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这些“五毛零食”到底是如何堂而皇之出现在学校周围的?如何彻底解决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监管智慧。
学生流行买“五毛零食”
昨天中午时分,记者赶到芝罘区南通路小学时,适逢学校放学,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回家吃饭、休息。其中,有部分孩子并未径直回家,而是快速跑进校门口附近的小商店,选购零食。
记者跟随一路学生,来到一家名为“健康商店”的店铺,只见门口右侧的货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零食,几名小学生正埋头挑选。
“神雕侠侣调味面食”、“棒棒素牛”、“素对号鱼”……记者注意到,这些零食以麻辣味居多,隔着塑料包装就能闻到一股香味,其配料主要是小麦粉、植物油等。
“这些零食每包卖价都是0.5元,价格不贵学生都买得起。”该商店老板说,“现在的孩子,每逢过年都有大把压岁钱,一天买一包也花不了多少。”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芝罘区南通路小学附近的“鸿宝超市”、道恕街小学东侧的流动摊位,都有这类小零食销售。它们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大部分是“素鸭脖”、“卫龙面筋”等熟食、果脯、膨化食品。名字也起得五花八门,有的叫“黄金蟹钳”,有的叫“开胃一族”,但价格几乎相同,均为每袋0.5元。
部分超过保质期仍外售
这么多小零食到底来自何处?在暗访中,多数店主对此讳莫如深,但也有商家表示,批发市场有很多渠道在销售。
“不管哪进的,这些食品都没有问题。”一位店主不以为然地说,周边孩子吃了好多年,要出问题早出了。
在鸿宝超市,记者随手拿起一款名为“开胃一族”的食品,只见有一部分居然渗出油脂,粘在手上黏糊糊,在厂址一栏上面标注着汝州市纸坊乡张楼村。另外,还有一款名为“鸳鸯素鸭脖”的食品,厂址也写着长葛市后河镇赵西村字样。
记者注意到,这些“五毛小零食”虽然种类相近、名称各异,但产地多集中在河南等地的乡镇、农村,它们包装粗糙,字迹相对模糊,在大型超市、商场根本找寻不到。同时,尽管这些零食的包装袋上都印有生产日期、销售电话、生产商、厂址等信息,但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网站查询发现,有个别商品的QS编号,找不到任何相关信息,拨打包装上的厂家联系电话也很少能够打通。
此外,两款名称为“张五子串串香”、“津津友味”的食品,已经超过上面标注的180天保质期,产品开始变色、变质,却仍对外销售。
“五毛零食”何以还有存在空间
当天下午,记者就“五毛钱小零食”的食品安全问题,采访了儿科专家。他们认为,这些食品含有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元素,儿童长期食用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像现在很多儿童易患胃病、免疫系统等疾病,很大原因就是饮食不当造成。
随后,记者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得了联系,该局食品流通科的相关人员介绍,从2014年9月至今,全市不间断地对1500多所学校周边所售零食进行“拉网式”专项整治,依法依规查获了一些不合格产品、一批违规经营单位,并且发出全面取消“五毛小零食”销售的通知,在学校的公告栏进行公告,建议学生们不要购买这类食品。
尽管全市对“五毛钱小零食”采取了严打措施,但为何它们还有存在的空间?记者了解到,该类产品在监管上存在一定难度,首先是学生的购买意愿强烈,要打消并非一时之功。其次该产品包装较小、运输容易、产地不在本市,且它们多在小商店销售,进货渠道几乎没有登记,具有一定隐蔽性,造成源头监管难。
两个难点,是监管工作的“硬骨头”,可是既然要消灭就要彻底。期待有关执法部门、卫生部门和学校能早日找到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