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应该关心的是如何让博导制度回归本位

来源:红网 作者:韩中锋 编辑:刘艳秋 2016-02-28 00:10: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导王诺宣布退出学界,并宣称:“对本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体制和学术界已经完全绝望”。事情的导火索是厦门大学在全校强制推行的两项政策招致该校教授王诺严重不满,因为不符合这些政策的规定和要求,自己被学校停止了博士生的招生资格。
  
  据悉,最让王诺教授不满的厦大两项政策为:
  
  一、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博导必须提交研究经费供博士生使用,否则不允许招生。
  
  的确,厦大用经费来决定博士生导师是否招生,其实是无视文理科性质的表现,多数人文学科博导的研究完全无需博士生协助。将缴纳的科研经费和招生资格挂钩不利于相关学科发展,因为文科要申请经费相对理工科比较困难,如果经费和招生资格挂钩,文科招生人数必然会被压缩,从而不利于学科健全发展。
  
  二、强制要求所有博士生课程选课人数必须在五人以上。
  
  学校之所以强制规定“五人以上”,初衷可能是引导师生合理利用紧张的教学资源,但是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教学才是学校核心,行政后勤需要围绕教学任务联动,不能因为教学资源紧张就硬性规定人数下限,否则,博士教育有可能本科化,精英也可能走向平庸。教授和学生才是学校的核心,学校的后勤行政等工作本质上都是为教学育人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从王教授的公开信中可以看出,厦大博导们的自主权其实相当有限,导师需要将经费提交到研究院,而经费又与自主招生挂钩,招生和管理分离,这就意味着导师必然丧失部分招生自主权。
  
  尽管正在纠偏,高校去行政化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我们仍然要感叹,人文学术在今天已经愈发困难,博导们遭遇的经费、招生问题正折射出博导制度的尴尬,行政干涉教学,学术又何来生机?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回应,称公开信中所提到的“终止其招收博士生资格”和“终止其开设博士课程”的情况,是由于沟通不到位产生的一些误解。处在舆论漩涡中的厦大,做出这种似是而非的回应,值得玩味。
  
  近年来,厦大可谓深处舆论风暴的中心,从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被舟子举报博士学位造假,到博士生导师吴春明被举报猥亵诱奸女学生,此次又被厦大教授质疑博导制度,可谓负面新闻不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博导制度被质疑是在举报者抗议被“完全不予理睬“,且其招生资格被终止之后才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厦大博导的话语权相当有限。
  
  需要反思的是,类似的不合理规定是厦大独有还是全国各高校通行准则?如果是后者,我们如何确保每个高校都有王诺式的教授?是应该加快高校去行政化建设了,让招生资格与科研经费脱离,唯有如此,高校风气才能有所改观,导师才能中真正谈得上自主权。
  
  在人文学者与不合理博导制度无可调和的矛盾面前,王诺质疑厦大的公开信,无异于一首悲歌。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因为王诺的悲壮而转移视线,他的退出是功成身退,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那些高校不合理的博导制度,尽快让”污名化“的博导制度回归应有本位。
  
  文/韩中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