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通道精准扶贫如何攻城拔寨

来源:红网 作者:吴三东 编辑:司马清 2016-02-06 12:52:00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精准扶贫”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在中国推进“精”、“准”扶贫,如早春时节之新柳,生气勃勃。正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谈到精准扶贫,首先就要弄清楚精准扶贫是中央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有什么内涵和意义,为什么要推动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之背景
  
  首先谈精准扶贫的背景,就是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精准扶贫?简言之,就两句话,一为外部大势所趋,二为内在发展必然。
  
  先看外部大势。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近2亿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党的领导,通过全社会的动员,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国际上有典型意义,在中国具也有划时代的意义。近些年,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的经验也是国际期盼了解的热点内容,在全世界要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再看发展必然。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多次强调可看出,唯有精准扶贫,方能帮助中国近2亿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看“真贫”,详细了解中国最贫困地方和群众的真实情况,思考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自提出精准扶贫思想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时多次提及这一理念,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贫攻坚如没有做到精准,如何找到“真贫”,扶“真贫”?如何实现湖南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如何实现到2017年,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到2020年突破10000元?
  
  精准扶贫之形势
  
  认清了中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以后,接下来谈谈通道精准扶贫的形势,可以从一个个质朴的数字中慢慢解读。
  
  通道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县,湖南51个重点扶贫县中贫困程度最深县之一,要实现到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超过8000元,到2020年突破10000元,到2020年实现全县5.4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要顺利摘掉贫困县的帽子,8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其扶贫形势之严峻,任务之艰巨,唯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条路,方可实现脱贫致富,全面达成小康。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24万名群众出行难、看病难的形势依然严峻。全县还有121个自然村无畅通的公路,81个行政村无村级卫生室,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额仅达3.1张,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有67个自然村(组)无手机信号覆盖,有651个自然村(组)无互联网通信光纤覆盖。全县有245个村(居)委会的群众无公交车乘坐。
  
  贫困人口比重大。提到数据,总感觉枯燥乏味,也只有数据才能剖析通道精准扶贫之形势严峻。通道有8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两阶段落实,2015年到2017年重点扶持51个村,2018年到2020年重点扶持38个村,要让占比全县人口23%的5.4万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平均每年要1万余人脱贫,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正是,时不我待,越往后任务和难度越大。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以2015年为例,全县完成地区经济生产总值33.76亿元、公共财政收入3.22亿元,仅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3%。城乡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7500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5%。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仅2个、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2个,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只有11个,高标准的家庭农场仅8个。县域内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相应的劳动报酬,导致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2015年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4.1万人,占全县劳动力资源总数的30.23%。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又以青年劳动力以主,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儿童、老人占较大比重,每户家庭至少有1到2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导致农村出现土地大量的撂荒,农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短缺。农村缺少了劳动力,产业如何扶持?精准扶贫如何推进?比如国家要给个种植、养殖的扶持项目怎么落实?
  
  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谈到精准扶贫的最终落实,就要讲讲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一讲农民的传统观念,二讲农民的文化技术能力。
  
  首先谈谈农民的传统观念。很多农民认为,在有限的耕地上从事农业生产,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很难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于是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有一技之长的或稍有些蛮力的都争先恐后的向城市涌去,这大批的劳动力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做出重要的贡献,却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精准扶贫都落在了老人的肩膀上,有些人甚至觉得养殖、种植很麻烦,有风险,干脆直接把土地撂荒不种,白白浪费宝贵的资源,正是“守着金山银过穷日子”、“持着金钵去讨饭”。
  
  在通道,精准扶贫重点还是对农业产业的扶持。而如今农村,年轻人对农业生产不敢兴趣,认为从事干农业又脏又累,而且几乎挣不到钱,使得农村劳动力有脱离农村,向往城市的诸多愿望,特别是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度更高。故而,就会轻视农业生产,轻视农业科学和技术,在认识上存在错误的观念。
  
  扶贫先扶志。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精神贫困首先体现在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信心等主观意愿。很多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以缺乏技术技能、产业资金作为贫困的“借口”,只等着依赖扶贫“钞票”。要改变贫困,就要改变“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应当是把“我帮扶你脱贫”变为“你自己想要努力脱贫”,把“输血”有力的转为“造血”。要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是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
  
  其次讲讲农民的文化技术能力,目前我县大部分劳动力都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并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精准扶贫对劳动力的要求由单纯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客观要求相悖,导致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让农民靠技术、技能参与精准扶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漫漫其修远。
  
  精准扶贫之出路
  
  有了精准扶贫的“背景”,明白了“形势”,接下来,就谈谈通道精准扶贫的“出路”。究竟通道精准扶贫的出路在哪?今天不谈如何精准识贫、扶贫、脱贫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上谈如何找到通道县精准扶贫的出路。
  
  精准扶贫本身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乎全县5.4万贫困人口的衣、食、住、行,涉及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切身利益问题。从诸多的切身利益中,要重点突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精准扶持。
  
  文化旅游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的前提是要有产业发展,而文化旅游产业又是通道的支柱性产业。通道文化旅游产业胜在组合优势,红色旅游、自然山水、民俗文化等多种旅游资源的交织,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建成及在建三星级以上饭店6家,县城游客集散中心功能逐步完善,百里侗文化长廊民俗体验、万佛山生态观光、通道转兵纪念地红色旅游、牙屯堡侗锦等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县城和景区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业态逐步兴,产品组合拳盘活了通道的全域旅游。是大湘西12条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中侗苗风情线路的重要节点。
  
  通道把文化旅游建设成为县支柱性产业颇有考究,除了多样独特的旅游资源及优胜的地理位置等硬性条件,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与宣传营销缺一不开。在加强通道的资源保护和旅游建设同时,还需努力对接大湘西旅游圈,让旅游促进我县精准扶贫,可以带动招商引资。
  
  2015年1至10月份,全县接待游客196.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1亿元。只有壮大了文化旅游的诸多优势资源,可实现5.5万名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月可增收1000元,既能顾到家又能增收。
  
  特色农业产业推进精准扶贫。通道为农业大县,发展农业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道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依托优势资源、优惠政策和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截止到目前,全县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15家,农家乐76家,观光采摘园6个,土特产、工艺品、侗锦等旅游商品50余种。全县旅游接待酒店发展到168家,其中特色侗家乐旅馆45家,星级农庄11家,其中丰和山庄荣获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皇都侗文化村荣获湖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牛百岁”系列奶制品、“耶啰耶”兔肉系列、“有嚼头”牛肉系列、“润福佳”七彩泡椒风味小吃、“源田生”芥兰等特色农产品。2015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4.85亿元。由于通道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典雅和民众热情好客,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极具潜力,加之近几年全县对发展休闲旅游十分重视,且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成效明显,可解决全县6万名劳动力在区域内就业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文化旅游产业也好,特色农业产业也罢,终究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通道县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较快地推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通道县的经济基础还比较落后,还有5.4万名群众未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薄弱,极大的阻碍了全县精准扶贫的发展。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增大对农村道路、学校、技能培训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精准扶贫,群众首先对基础设施建设翘首以盼。单说这次全县举行的结对帮扶贫困户,300元的帮扶资金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结合通道县的实际,制定“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就是走一条围绕旅游迎合的发展路子,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服务为旅游强、商贸委旅游旺,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的“精”、“准”扶贫。

     文/吴三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