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治霾的建议为何总在避重就轻?

来源:红网 作者:杨平 编辑:夏熊飞 2016-01-29 00:01:5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目前河南省两会正在召开,因为“同呼吸,共命运”,治理大气污染、防治雾霾成为人大代表以及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治理雾霾该出什么招?有政协委员建议全省禁放烟花爆竹,有委员建议削减报纸版面减少耗材,也有委员从单个行业建议淘汰干洗店的落后干洗机以减少大气污染。(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过去一年的12个月里,11个月都在遭遇“霾伏”的河南省而言,如何治霾可是头等大事,“治霾”也成了今年省两会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先是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投资10亿元用于治霾,后是环保厅厅长感慨“环境治理是天下第一难”,今又有委员代表们提出“治霾”奇招儿。
  
  然而,奇招儿不一定有起效,因为治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是一两个不痛不痒的小建议就能实现的。这就好像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他需要的是手术化疗等一步一步的治疗,而不是一个冷门的偏方。诸如“禁放烟花爆竹、削减报纸版面、淘汰落后干洗机”之类的所谓奇招儿,实际上都是一些避重就轻的“鸡肋建议”。它们对治霾有用吗?那肯定多少是有的,但那点儿作用同雾霾的严重程度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都远远多于那点儿治霾效果。
  
  先来看第一条建议:“应尽早出台针对全省的《禁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的规定,防治雾霾产生。”关于“禁止烟花爆竹”的建议这些年来屡次被提,但屡次都遭反对,不为其他,只因“烟花爆竹”是我们如今过年保留的为数不多的传统,“爆竹声中一岁除”,这才是中国人的除夕。更何况这位代表建议的还是“全省禁止烟花爆竹”,此建议不仅没有人情味儿,更不具备可操作性。整个河南省除城市外,还有那么多的乡镇村庄,如何确保它们没有燃放烟花爆竹?派人前去监督吗?那将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还是让村干部天天巡逻,在春节期间营造出“地里冒股烟,拘留15天”的禁烧期的紧张气氛?而且,大家都很清楚,烟花爆竹再怎么严令禁止都会有人以身试法,几千年的习俗岂是一纸规定就能彻底改变的?更何况,就算大人记住了小孩子也是忍不住的,到时地方官员再依据规定大肆罚款,也算是新年为财政创收了。
  
  再来看第二条建议:“削减报纸版面,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看新闻下的评论,这条建议还颇得人心,原因无外乎是“报纸广告太多,浪费纸张,都用新媒体了谁还看报纸”。可是,有没有人为报纸想过:广告多?那是因为报纸都是广告养着,读者的订阅费其实连纸钱都不够。版面太多?都市类报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繁荣时期一天一百多个版是正常现象,但现在的都市报,最多不过几十个版,已经在大幅度缩减了,如果继续缩减,那就等于直接宣判报纸的死亡。可能有人觉得这样正好,报纸就是应该被淘汰,反正我们都上网看新闻。可是,很多不会上网的长辈们还是习惯于一杯茶一份报纸。另有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在新媒体上所看到的新闻,多数还是纸媒生产的。时代变革之下,纸媒也许是该死,但应该让它顺其自然地死,而不是为了本来跟它没太大关系的治霾而强行判它死刑。
  
  现在来看第三条:“整合干洗行业资源,政府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对商户淘汰落后干洗机补贴,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造成的大气污染。”整治干洗行业可以治霾,这位代表的关注点以及逻辑都着实令人费解。干洗业是季节性行业,在干洗店几乎停止经营的夏季,郑州的雾霾并未有所减少。可以说,造成雾霾的原因排名中,干洗机恐怕连前五十都排不上,而我们居然要拿出一大笔钱去整治干洗业,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治霾任务刻不容缓,治霾的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刀刃上,如此浪费实在天理难容。
  
  但我最想强调的,不是这些建议实施起来多么不靠谱,而是它们对治霾,真的没有什么作用,即使全部采纳,其治霾效果也是肉眼难见的。俗话说,对症才能下药,治霾,还是要找准病根再开方子。以钢铁、陶瓷、化工、电力、煤炭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以及大量的汽车尾气,这些才是雾霾的真正源头,为何我们的代表不能就这些行业提出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自己不懂可以去向专家、向人民请教,论证清楚以后再作为议案提出,否则提出的建议不仅对治霾无用,还会引来人们的质疑甚至嘲讽。而倘若明白以后还一味地避重就轻,提出这些不痛不痒的建议,则是对委员代表身份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文/杨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