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尹少华: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减乘除”

来源:红网 作者:尹少华 编辑:程赛 2016-01-28 15:08:54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尹少华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党中央在新常态下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倒逼而来。湖南作为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地区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问题
  
  问题一:生态修复任务艰巨
  
  湖南是林业大省,也是生态脆弱省份。目前,全省“一湖四水”的生态屏障需要进一步巩固,82万公顷无林地需要绿化,60多万公顷坡耕地需要退耕,14万公顷重金属污染农田需要治理,40多万公顷矿山需要造林,因此,生态修复任务还十分艰巨。
  
  问题二:节能降耗压力巨大
  
  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阶段,工业投资仍是主要经济增长动力,而工业投资又以高耗能投资为主。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仍占全省规模工业的30%以上;能耗占全省规模工业的7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出我省经济增长对高耗能、高污染等传统工业的依赖仍然存在,节能降耗的压力依然较大。
  
  问题三:生态产业比重偏低
  
  据全省38个工业行业的统计资料,目前湖南传统工业(钢铁、水泥、化工等)的产值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而现代生态型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的产值占比仅为25%。现代生态型产业比重偏低,制约了湖南的生态文明建设。
  
  问题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亟需完善
  
  目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两张皮”,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不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排污权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才刚刚起步;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做好“加减乘除”四篇大文章】
  
  路径一:做好“生态修复”的“加法”
  
  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生态建设初见成效。但“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污染容易治理难、破坏容易修复难。因此,“生态修复”不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必须长期坚持。下一步,我省要充分利用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等政策机遇,重点实施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以山更绿、水更清为重点,强力推进山体修复与“矿山复绿”,通过继续实施“绿色湖南”与“美丽湖南”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城市、秀美村庄。
  
  路径二: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
  
  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就是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大清洁能源的比例,把大力发展以核电、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要加强政策引导,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的节能降耗,努力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新路子。
  
  路径三: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须臾不可分离,离开经济发展抓生态文明就是缘木求鱼。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品牌,壮大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如建立生态指标考核制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等,努力形成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不断汇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能量。
  
  路径四:做好“综合治理”的“除法”
  
  做好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一方面要破除传统的路径依赖,破除粗放低效的传统模式,破除政府包办的传统思维,建立多元化的生态投入机制,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治理水平和精细化程度;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坚决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长远大计。
  
  创新生态产业发展制度。一是加快形成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机制。通过制度激励,重点培育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现代生态产业;二是形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机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加快淘汰建材、化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创新生态保护市场化制度。一是加快自然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阶梯式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杠杆,调控自然资源的使用;二是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在石化、水泥、电力等行业率先启动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并逐步扩大到建筑、交通等行业。同时积极开展林业碳汇抵减碳排放交易的试点。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目前,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融资渠道和补偿主体单一、补偿领域窄、补偿标准低,因此,要不断完善补偿制度,扩大补偿范围,将生态补偿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同时要运用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补偿方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确保各级保护区居民能够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创新生态文化培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造福当代、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和生态文化培育。一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生产观和消费观,坚决摒弃“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二要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本文原标题为《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破解、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内容有所删减。原文系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一等奖论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