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治霾“天下第一难”,该由谁说了算?

来源:红网 作者:褚延磊 编辑:夏熊飞 2016-01-27 00:03:3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月26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映象网记者首先对群众关心的雾霾治理问题对河南省环保厅厅长李和平进行了提问。李和平表示去年12月以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发生的大范围、长时间的重雾霾天气主要是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并且说到“过去计划生育治理是天下第一难,现在环境治理是天下第一难。”(1月26日映象网)
  
  今冬全国出现数次大范围、长时间雾霾天气,十面“霾”伏下,不管是高居庙堂者,还是普通黎庶,只能一次又一次呼唤“风来,风来”,除此之外,竟似没有任何解决办法。而事实上,相关部门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治霾措施,如环保部约谈地方首长,关停高污染企业,私家车限行,禁用劣质燃煤,春节期间控制烟花燃放,乃至熏制腊肉、腊肠也得集中处理。
  
  治霾招数可算使了不少,但治理效果难见。即使有些地方污染指数有所下降,从每一个人的个体感受上来说也并不明显。因而李厅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将环境治理,尤其是治霾看作“天下第一难”的事情,似乎也就理所应当。环境治理不见明显效果,不是有关部门不努力,实在是这件事情太难了,而且还是“天下第一难”。
  
  当然,作为普通个体,我明白环境治理这件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足够的时间。例如,伦敦摘掉“雾都”帽子耗时30年,洛杉矶空气达到洁净标准用时超过60年,日本治理空气污染也花了30年。但让我感到疑虑的是,轻易将某件事情称作“天下第一难”是否合适,这个用来描述问题难度的修饰性词汇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考量,以及暴露了怎样的责任意识和为政观念?
  
  以“天下第一难”五个字为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会轻易发现,原来可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事情有很多,绝不仅限于李厅长所言的“前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和“现天下第一难”的环境治理工作,像信访、征地拆迁、旧城改造、移民、迁坟等事情,都被称作“天下第一难”之事。因而,我怀疑环境治理夺得“第一难”的名衔,是否切合事实、客观公正。这“第一难”的名头究竟又该由谁说了算呢?
  
  而且揆诸如此多的“天下第一难”,不得不怀疑争抢“第一”的背后,是不是因为这个“第一难”的名衔,可以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做不好份内工作的理由和暂时稳住百姓的借口,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事情这么难,百姓得谅解啊!而一旦这“天下第一难”的事情真正做好了,又可成为夸耀自己和证明功绩的垫脚石。比如,媒体在报道海南乐东持续两年的拆坟工作时,使用了“奇迹破解天下第一难事”这样的句子,表扬夸赞之意溢满文字。假使拆坟工作没有“天下第一难”的称号相助,乐东取得的拆坟效果自然不会如此突出。对上级部门、媒体和百姓来说,留下的印象可能也就浅了许多。
  
  事实上,对于环境治理,尤其是肆虐多年的雾霾问题,若有关部门真能够做到壮士断腕,下大力气、狠功夫,并非无法解决。我们都明白以钢铁、陶瓷、化工、电力、煤炭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是许多空气污染物的重要源头。也知道“两桶油”为代表的油企在炼油过程中,吨油污染物排放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内油品质量不佳。此外,冬季取暖大量使用劣质煤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今冬哈尔滨出现大范围重度雾霾天气,与使用劣质蒙煤难脱关系。可见,雾霾产生的许多原因我们是非常清楚的,只是有关部门“难”以下手,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也纠葛不清,有时甚至将责任推给了气候条件,环境治理自然便成了所谓的“天下第一难事”。至于职能责任、为政为民的理念,在“天下第一难”面前不值一哂。
  
  清人彭端淑曾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中说道,“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也就是说一切事务的难易程度只能辩证来看,只要坚持一点一滴地去做,一步一脚地向前,再困难的事情也有解决的希望。“天下第一难”事实上,只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困难,只要肯做、敢做,治理环保等问题自然也是游刃有余,因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做到了。
  
  文/褚延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