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首都高校外迁务必以保护学生为第一要务

来源:红网 作者:石灿 编辑:夏熊飞 2016-01-26 00:02:1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在北京人代会召开期间,海淀区区长于军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在与部分驻海淀的中央和市属大学沟通本科外迁的计划。我们将配合做好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市属高校以及中央和市属行政单位有序疏解,同时将支持驻区高校将本科教育有序疏解至周边地区。我们正在和高校就此沟通,在做设计。(1月25日《新京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北京哪些高校需要外迁?这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议题。决定未落,舆论先热,充分体现了民众对政府决策的高度关心。在众多讨论声中,不乏有建议让校方学子加入决策程序的声音,为的是让程序更加透明,结果更加公平;也有声讨外迁举措的舆论,极力证明这一决策是有逻辑的愚蠢行为。然而,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力挽回天”,而是要思考高校外迁前后,如何平稳度过“移民期”。
  
  首都高校外迁和一般性市区大学搬入大学城一个道理,就是一群人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迁至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然后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慢慢磨,直到人能够在自己的第二校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这才叫校园,否则只能叫做别人的楼房。归属感,是一个人对某样事物、组织的从属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个人感受,一个对学校没有归属感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学校只是一个过客,终有一天会离开的感觉。一个人对某件事物的归属感,可以影响他对这事物的忠诚度。
  
  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新校园当成自己的家呢?迁前和迁后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随着接触事物的增加,眼界不断开阔,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信息纷扰众多,他们看待世界的愈发深刻,价值观也开始发生变化,趋向成熟,借着青春的一股冲劲儿,看待事物和辨析事物的能力不容小觑。如何让青春蓬勃、思想迸发的大学生理解学校,以达到学校能够顺利搬迁?这里需要做的不是权力上的屈服,而是心理上的说服,在心理上保护学生不受到伤害。
  
  同时,校方务必保证自己的承诺在可控制风险范围内言行一致。未来是一个具有风险性的词汇,因为很多事物都是不可预知的。校方搬迁新校区也是如此,不管是校方教育教学安排,还是安全防范管理,更或者是商家对学生基本生活吃住起居的保障,我们明白,建设中的校园环境需要学生适应。但是,希望校方能够和商家以及其他机构将这样的风险性降到最低。
  
  更深而言,校方和当地教育部门一定要想方设法处理好新环境下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搬迁至新环境,意味着“旧老师”、“旧学生”的生活起居要发生新改变。他们的关系在被物理距离强制性拆分后,猛然发生变化,如果不预防,拿不出预案,教育为本的初衷只怕会变得褶皱,更可怕的在于因为这种物理上的隔离,师生关系会被冷漠撕裂。显然,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已经在国内部分大学城的师生中凸显出来了,因此,校方和当地教育部门务必要作出多套预案,以备不时之需,拿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举措和自信出来,未雨绸缪。
  
  文/石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