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17号)凌晨,一则《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推文在朋友圈广泛传播,作者针对“江苏一中学女教师在监考时突发疾病逝世”的事件,以参与考试的学生家长口吻,对学生面对老师逝去时的冷漠加以谴责,更深一层批判了“应试教育”带来的“人情冷漠”,甚至抛出了“成绩差的同学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们被应试教育摧残的程度轻,成绩越差,往往天性保存得越好”的观点。
这篇首先发表于微信公众号“陈伟时刻”的评论性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获得10w+以上的阅读点击量和13000+的点赞量,同时被多个公众号和网络平台转载。原文下方不乏观点拥护者在评论里感叹教育之失,痛陈应试教育之弊。
后经澎湃新闻向该校校长求证,校长表明学生并无文中所述的“冷漠行径”。
细看该篇文章,可知里面不确定因素居多,发布者除了姓名一无所知,发布的公众平台并未经过认证。严格上来说,该篇文章并非是对已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评论,而是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了一个猜测性事实,并根据该“事实”发表观点。
当今网络时代,由于各类平台的易操作性和低监管性,似是而非的新闻评论甚嚣尘上,真实的新闻事件辅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评论,甚至糅杂了一点假新闻,就出现了一篇触动社会敏感神经的“热文”。
出现此类现象,笔者以为,是猜测性舆论渐趋严重所致。新闻具备的“五个W一个H”在现今的信息环境下越来越不受重视,由此引发公众热衷于对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是莫须有的假新闻进行猜测性的评论,甚至在一些已确定的新闻事实上又添加了想象,再由此引发评论,从而形成了“走偏”了的舆论。
在教师监考过程中猝死这一事件中,本身更应该关心的话题是教师群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学校对教师队伍医疗保障的执行力度。反观学生在这一事件中承担的角色及行为描述,更应该是经过调查的事实描述而不是来历不明的行为描述及主观臆断。在最起码的事实描述面前都无法做到有据可考,却由此生出对“应试教育之弊”的讨伐及对“学生群体”的无端指责,可谓是猜测性舆论作祟之深。
而此类舆论的甚嚣尘上与许多当事人的“无辜躺枪”,不得不说是各方力量的缺失与错误引导。
利用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的作者未经过实证并加以猜测所形成的“意见”,公众对实事求是的意识缺乏,对各类现象的“固定成见”,媒体报道的事实偏重甚至错误信息等,都推动着猜测性舆论的迅速扩散。
黑格尔曾说“无论哪个时代,公众舆论总是一支巨大的力量……现实应使有效的东西,不再是通过权力,也很少是通过习惯和风尚,而却是通过判断和理由,才成为有效的。”
减少并避免猜测性舆论大行其道,需要媒体报道更全面有力的事实,需要网络平台发布者谨守“事实”的底线,需要公众提高判断能力,从信息中去伪存真,“通过判断和理由”,再发表意见。
文/蚁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