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供给侧改革重点面面观: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曼曼 编辑:何冰 2016-01-17 00:25:15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1月16日电(徐曼曼)自去年11月起,中国政经语境中刮起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风。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淡化,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这一变化释放出的明显信号是: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集体遭遇瓶颈的困境,面对“供需不匹配”的经济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眼下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一剂良药。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已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等多个场合频频提及。那么,供给侧改革究竟是什么?有哪些重点?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量供给不足,存量供给过剩】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最早出现在去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其实,“供给侧”很好理解,就像硬币的两面,有需求就有供给,只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谈到宏观调控时比较侧重于需求侧,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现在,调控的重点将转向供给侧。“供需错位”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主要是解决经济增量问题。而新阶段的供给侧改革,除了要解决经济增量问题外,还要先解决累积多年的存量问题,特别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房地产高库存、基础设施超前超大超量建设、地方政府高债务、银行不良资产较多等存量问题。存量问题的解决容易引发风险,更具挑战性,这次的供给侧改革必须在化解存量问题中寻找新出路。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战略和政策,但目前经济还在下行,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显然这些问题已经很难再用需求不足来解释了。”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与本届政府的诸多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注重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简政放权、减税、国企改革等都可以理解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本质上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从现阶段看,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基本特征。新常态下,过去依靠大规模投资驱动和低成本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拼资源、拼人力已经成为过去时。依靠结构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的不二选择。供给侧改革正是适应新常态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可行措施。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表象上是速度问题,根子上看是结构问题。抓住供给侧做文章,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本次会议着重强调“供给侧”,从短期看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而从长期看,则是追求一个“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注重通过“打好脱贫攻坚战”“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等途径,实现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供给侧改革要做什么?

   【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衡量经济发展有两把标尺,一个是结构,一个是总量。前者代表的是经济质量和效率,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数量和规模。结构性矛盾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结构性改革是针对结构性问题而实行的改革,往往指的是某种重大关键性的改革。结构性改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多种矛盾并存的情况下,对“先改什么、后改什么”做出顺序性选择,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二是在多重问题交织的情况下,对“怎么改、改什么”进行制度方法的操作性安排。当前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含义,是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的重大调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认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是: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政策联动化解过剩产能】

   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2015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PPI已连续43个月负增长,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

   产能过剩的实质仍然是产需不匹配。 产能严重过剩意味着资源的不当配置,一些行业过多占用资源却没有相应的产出,另一些行业则得不到资源,长期来看势必会降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整体效率。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称,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抓手,淘汰僵尸企业是具体形式,兼并重组是主要手段。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五场“歼灭战”中,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化解过剩产能。这意味着,经历了几年的沉沦之后,钢铁、煤炭、有色、水泥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将再一次站在政策风口。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近日表示,中央对化解产能过剩非常重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改委下一步将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尽可能多地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钢铁煤炭领域将成为此轮改革的重点。

   【对症下药优化资源配置】

   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

   ——2015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目前我国的供给存在着重复和过剩的情况,下一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应着眼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这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

   在杨伟民看来,国内的供给体系特征总体体现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而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校正要素配置的扭曲,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并扩大有效供给,最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伴随着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官方料将推出系列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并通过行政体制的改革,破除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部门对相关企业的过度保护。

   【降成本增活力 创新创业“蓄能”】

   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2016年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强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我理解供给侧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想让‘马儿’跑得好,就要让‘马儿’轻装上阵。”

   长期以来,企业税负过重影响到企业的创新发展活力,各行业也在不断呼吁减税降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说,新一届政府在总结发扬以往需求侧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大胆、更为精准地在供给侧做文章。比如说,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去生产(增加供应)。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这种供、求两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是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正确选择。

   “创新”在扩大有效供给的众多措施中成为亮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促使要素从成熟的、老化的供给中,转移到新形成和正在扩张的供给中。中国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产业结构进行由“重”到“轻”的转变,要加大新兴产业投资。

   创新在中国的路径和重要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利用财政资源匹配企业力量扶持科研中心,确定了多个需要重点扶持的行业,如核能、医疗设备和电动汽车,这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从供给侧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们要应对挑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要转轨,要找到新的动力,只有提高所谓索洛余量,即技术进步、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优化结构,促进创新,从原来靠投资转向靠效率提高,或者TFP(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综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