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怕乱传误导”强删视频的理由成立吗?

来源:红网 作者:熊忭 编辑:夏熊飞 2016-01-11 00:03:0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月8日上午,昆明市民小李当街看到城管和摊贩发生冲突,便举起手机拍下这一幕。城管见状上前抢夺手机,并要求删除所拍视频。小李称,有五六名城管围住他,见他不删就追着他打。西山区前卫街道办城管执法中队回应,城管队员系正常执法过程中遭遇摊贩殴打,在拉劝过程中被市民所拍,因担心市民不知详情,所以要求删除。(1月9日《春城晚报》)
  
  有关城管和摊贩冲突的新闻可谓屡见不鲜,为了厘清责任,我们主要看城管是否“暴力执法”,摊贩是否“暴力抗法”以及两种行为孰先出现。而这次不同,昆明城管被质疑之处不仅在于“是否暴力执法”,更在于“他们能否以‘怕乱传误导’为由强删市民拍摄的视频?”
  
  如果小李拍摄的执法过程的视频客观完整真实,城管删视频自然毫无依据。但城管执法中队称,当日摊贩夫妻对城管劝导不予理睬,在早点摊被暂扣时率先“暴力抗法”,摊贩丈夫用铁铲打伤城管队员。城管拉劝过程中,小李等人才来到现场并拍摄,因为“怕乱传误导”,所以要求删除。
  
  乍听起来,这个理由似乎有道理,谣言可憎,舆论审判可惧。但是,新闻中仍存的疑点却让我无法完全相信城管部门的言辞。首先,小李上班时看到城管正要求占道经营的摊贩夫妇离开,并无发现异样,直到后来和20多名同事下楼办事,他才看到“一群城管对早点摊夫妻拳打脚踢”。对此,城管部门称之为“拉劝”并否认暴力执法。此外,小李说“被威胁删除后没删就追着我打,抢我的手机”,同事可以作证,小李本人左手指也留有血迹和肿胀。但城管称双方只是发生拉拽,并没有殴打小李。
  
  由此可见,小李和同事只是普通市民,与摊贩夫妇没有特殊关系,城管正常执法时小李也并未干扰。市民的证词按道理具有可信度,但为何和官方丝毫对不上号?假如执法过程并不激烈,城管为何又气急败坏地强删视频?事实有待进一步调查,“视频会乱传误导”尚不成立。
  
  有人可能会说,小李没有拍全程,拍摄不专业,一叶障目,有“乱传误导”的风险。那么退一步讲,“不完美的监督视频”就一定要被删掉?恰巧,就在1月7日昆明永平路上也发生了一起城管和摊贩的冲突,在目击市民拍摄的视频中,女摊贩特意挪到汽车旁一头倒在地上,被城管抬起时拼命拉扯城管的裤子,女摊贩的姐姐称不知城管用什么砍伤自己的手,而城管称其用刀胡乱挥舞,睡进被收缴的小推车里时把自己划伤。
  
  同样是市民拍视频,后者的视频却让我们看到了摊贩不守纪的一面,加强了对城管工作的理解。讲事实就得拿证据,不能仅凭我臆想的“有问题”就毁灭对立证据。城管应该在执法时充分取证,当公众用视频质询时,直接拿证据或现场证人来反驳谣言。何况,政府官方并不缺乏发声途径,在话语权上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及时澄清谣言,何必如此抵制公众监督?
  
  即便市民传播的不是视频这样的铁证,而是含有主观价值判断的言论,甚至是谣言,也自会有一套法律法规来约束和惩戒它,轮不到城管利用手中的执法权来越权干涉言论自由。因此,城管以“怕乱传误导”为由强删市民拍摄的视频的行为是说不通的。
  
  此次“强删”事件的起因在于城管被认为暴力执法,其实摊贩也有暴力抗法的可能。“以暴制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容易演变成“比比谁更暴力”。与摊贩们“战”了无数个回合后,城管们也该想出些更有效的招数了。执法人员有一群,为何一定要通过暴力才能控制住几个摊贩?面对摊贩暴力抗法,城管是否应加强防护而非一味回击?
  
  无法避免产生冲突时,则更应注意取证。由于城管和摊贩都是当事人,各执一词,第三方市民的力量就凸显出来。当市民意识到摊贩无理时,若能对其加以劝诫和抵制,对摊贩的震慑力不也很大吗?当摊贩失去了市民对“弱者”的支持,也失去了买家,羞愧难当无利可图就自然会离开。而此次事件中,城管主动限制公众监督,被曝光后与市民说辞不一致,意识到“拿取市民手机存在处理不妥情况”时也尚未有书面上的致歉。试问,公务部门这样强势和缺乏公信力,怎么能激发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呢?
  
  文/熊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