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网络问政开启民众参政主人翁意识

来源:红网 作者:董国昌 编辑:许敏 2016-01-09 10:03:13
时刻新闻
—分享—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国之势,扬鞭策马。作为二十世纪重大科技发明之一,互联网在短短十几、二十年的时间里,使中国成为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平台之一。
  
  网络问政,将传统的政治管理重新排列组合。过去千里行程的私查暗访,现在只需一网一线,就可察民情、知民意。在刚过去的“汉语盘点2015”活动中,“互联网+”当选年度热词。从民众的衣食住行,到政府的决策施政,互联网的影响力无远弗届。因此,“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成为党和政府上察民情,下传政令的管理平台。
  
  据红网《百姓呼声》编辑部1月7日统计,2015年,湖南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在红网共回应网民或解决问题超过2万个,有300多位党政一把手主动上红网“认领”网民留言。此举无疑是巨大的创新和进步。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紧密联系群众是最重要的路线之一,也是革命成功、新中国繁荣富强的重要支撑点,回应群众提出的问题、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正是党和政府对自己“服务”责任的诠释,也是网络问政最直接的体现。
  
  网络问政,是对党群鱼水关系的复活。伟人毛泽东曾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由此可见,党群关系如同唇齿相依。而之前出现的内蒙“呼格吉勒图”冤案、成都拆迁唐福珍自焚案、山东平邑强拆致死案等等,不得不说是干群关系的背离。今天,互联网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干群关系之间的这一短板。互联网问政,正好打通了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而湖南在网络问政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给群众建立了一个“家门口”说话的平台,形成了网络问政“化解矛盾的最短路径”的湖南模式,掌握传统手段难以精确了解的群众需求,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群众工作更加精准化、精细化、主动化,复活党员干部和民众的鱼水关系。
  
  网络问政,开启民众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众所周知,新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毫无疑问,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民众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和义务,群策群力是推动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根本动力。作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互联网,正是汇聚民意,开启民智,不仅提升了民众生活水准,更值得关注的是民众自觉加入到参政议政的队伍中来。比如湖南,去年1月,怀化市靖州县网友在人民网上给守盛书记留言,投诉该县甘太工业园区企业环境污染较大。1月13日,省委督查室向怀化市委发督查公函,要求其核实网友反映的靖州县工业园污染情况。1月20日,当地环保部门便向网友投诉的污染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其在酸雾及烟气未能有效收集前不能生产。这正是民众参政议政、自觉加入共同治理美好家园的重要体现。
  
  因此,网络问政,不仅能有效监督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而且还是加深干群关系的催化剂,同时,它也开启了民众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在互联互通中共享共治,加快湖南攻坚步伐,实现富裕美好的小康梦和中国梦。
  
  文/董国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